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

陆胤

引用本文: 陆胤.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J].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63-178.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2): 163-178. shu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

  • 摘要: 作为中国固有四部学术之首,经学在近代教育体制确立与教学场合更替的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找到学科对应物、欠缺课堂教学可操作性等诸多困境。清末民初穿梭于新旧学界的孙雄(1866—1935)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在黄以周等经师引导下治经,逐步理解“郑学”群经训、义体系的脉络。其后上书张之洞,并在袁世凯幕下掌管新学堂。孙雄虽曾一度主张将经学碎片化以迁就外来学科,探索六艺九流的新教法,却最终在辛亥“经科存废”论争中力主保全经学整体,提出经学讲座制的设想。要之,与将六经历史文献化、去语境化、继而按照近代学科进行分类重组的“碎片 化”思路相对,孙雄的保守姿态,提示了另一种对抗外来分科之学的“整体化”经学转型模式;而这也可视为南菁书院兼综汉宋,标举“郑学”治经体系的一宗遗产。
    1. [1]

      刘熠 . 官府与民间的离合:清末四川基层书院改办学堂的历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52-165.

    2. [2]

      章永乐 . “大国协调”的重负与近代中国的“旧邦新造”. 学术月刊, 2023, 55(3): 108-125.

    3. [3]

      王皓 . 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中国气象学.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71-184.

    4. [4]

      张军李涛 . 师范教育与经济发展:来自近代中国的证据. 学术月刊, 2022, 54(5): 46-59.

    5. [5]

      付建舟 . 进化论传播脉络与近代中国的“食人”言说. 学术月刊, 2019, 51(3): 131-139.

    6. [6]

      贾钦涵 . 西方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受容与变迁. 学术月刊, 2019, 51(6): 152-178.

    7. [7]

      王宁 . 国际比较文学的新格局:中国学者的贡献.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4-154.

    8. [8]

      姚勤华胡筱秀 . 中国新时代、新思想的国际解读——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综述.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72-178.

    9. [9]

      张仲民 .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10. [10]

      陈学明马拥军罗骞姜国敏 . 论新时期中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3): 5-18.

    11. [11]

      马陵合 . 从救国至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 学术月刊, 2018, 50(6): 166-177.

    12. [12]

      范广欣 . 《社会契约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首个汉译本的重刊和引用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0-188.

    13. [13]

      程雪阳 . 从家国到人民共和国:“天下−中国”转型的历史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5): 107-118.

    14. [14]

      曹海军梁赛 . 理解“中国之治”的密钥:“协同优势”与“优势协同”. 学术月刊, 2021, 53(4): 81-91.

    15. [15]

      包刚升 . 范式的转型:政治科学研究与学术期刊的使命.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7-19.

    16. [16]

      张志刚 .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反思—— 从田野调查、学术症结到理论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11): 5-24.

    17. [17]

      蒋建国 . 晚清书院读报活动与时务新知的传播.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67-177.

    18. [18]

      景海峰 .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19. [19]

      宋逸炜 . “英特纳雄耐尔”的文本传布与象征意义. 学术月刊, 2021, 53(6): 205-216.

    20. [20]

      章益国 .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42-14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27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1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

摘要: 作为中国固有四部学术之首,经学在近代教育体制确立与教学场合更替的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找到学科对应物、欠缺课堂教学可操作性等诸多困境。清末民初穿梭于新旧学界的孙雄(1866—1935)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在黄以周等经师引导下治经,逐步理解“郑学”群经训、义体系的脉络。其后上书张之洞,并在袁世凯幕下掌管新学堂。孙雄虽曾一度主张将经学碎片化以迁就外来学科,探索六艺九流的新教法,却最终在辛亥“经科存废”论争中力主保全经学整体,提出经学讲座制的设想。要之,与将六经历史文献化、去语境化、继而按照近代学科进行分类重组的“碎片 化”思路相对,孙雄的保守姿态,提示了另一种对抗外来分科之学的“整体化”经学转型模式;而这也可视为南菁书院兼综汉宋,标举“郑学”治经体系的一宗遗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