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经学到经学史

景海峰

引用本文: 景海峰. 从经学到经学史[J]. 学术月刊, 2019, 51(11): 5-14. shu
Citation:  Haifeng JING. Classics: From Studies to History[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11): 5-14. shu

从经学到经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展开的一个视角

    作者简介: 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深圳 518060);
  • 中图分类号: B2

Classics: From Studies to History

  • Available Online: 2019-11-01

    CLC number: B2

  • 摘要: 经学是儒学的主体,谈儒学离不开经学,但儒学与经学的关系颇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前经学时代”“经学时代”和“后经学时代”,而每一时段的情况又很不一样。在经学解体之后,现代学术中的儒学话语基本上与经学剥离开来,变成哲学思想等形式;而经学的历史资料则流布于史学、文献学等领域,或收缩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这种状况已持续了百年,所形成的“经学”观念也渐成定势,使其疆域狭窄,形象枯寂,成一死学问。实际上,广义的经学既包括了围绕经典所展开的各种整理和训释工作,也涉及对这些文本所蕴含的思想义理的诠解与发挥;既有以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功夫为中坚的学问形式,也有问道求理的形而上致思趋向。作为训诂与义理并存的大系统,新的经学建构首先要冲破“以小学为经学”的狭窄观念和“即经学史以为经学”的无奈之举,将经学放到中国文化历史的宏阔视野中来理解,由经典诠释入手阐明其意义,使之从纯粹材料化的身份中解放出来。
    1. [1]

      景海峰 .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学术月刊, 2021, 53(4): 21-31.

    2. [2]

      陈居渊 . 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 学术月刊, 2023, 55(3): 22-34.

    3. [3]

      黄俊杰 . 儒学能为21世纪新生态文化提供何种思想资源. 学术月刊, 2023, 55(1): 11-19.

    4. [4]

      . 多重视角下的实用主义(笔 谈). 学术月刊, 2020, 52(1): 11-16.

    5. [5]

      汤勤福 . 秦晋之间:五礼制度的诞生研究. 学术月刊, 2019, 51(1): 150-163.

    6. [6]

      郜积意 . 经学与历学的贯通. 学术月刊, 2020, 52(1): 151-184.

    7. [7]

      杨国荣 .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 学术月刊, 2024, 56(2): 33-44.

    8. [8]

      於梅舫 . 识宋学与辨新局: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学旨趣解析.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49-164.

    9. [9]

      杨国荣 . 儒学与实用主义:内在哲学旨趣及其多样展开. 学术月刊, 2018, 50(03): 33-41.

    10. [10]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11. [11]

      李奭学 . 谈天说地论神人—— 从《古新圣经·化成之经》前二篇看贺清泰的解经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73-184.

    12. [12]

      郭西安[美]柯马丁 . 早期中国研究与比较古代学的挑战:汉学和比较文学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21, 53(8): 149-162.

    13. [13]

      [美]安乐哲 . 儒学和杜威实用主义:关于“成人”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20, 52(1): 22-26.

    14. [14]

      郭勇健 .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学术月刊, 2018, 50(5): 128-137.

    15. [15]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16. [16]

      金滢坤常荩心 . 汉魏两晋南北朝儒家经典与童蒙教育. 学术月刊, 2021, 53(2): 181-194.

    17. [17]

      陈晓隽吴光辉 .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03): 21-29.

    18. [18]

      熊建雪 . 骨骼考古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复原. 学术月刊, 2022, 54(9): 183-191.

    19. [19]

      马戎 .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学术月刊, 2019, 51(2): 167-175.

    20. [20]

      韩元 .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红色经典抗战小说及改编影视剧中的妇女与民族国家. 学术月刊, 2019, 51(4): 139-148, 17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1682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11-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经学到经学史

    作者简介: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深圳 518060)

摘要: 经学是儒学的主体,谈儒学离不开经学,但儒学与经学的关系颇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前经学时代”“经学时代”和“后经学时代”,而每一时段的情况又很不一样。在经学解体之后,现代学术中的儒学话语基本上与经学剥离开来,变成哲学思想等形式;而经学的历史资料则流布于史学、文献学等领域,或收缩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这种状况已持续了百年,所形成的“经学”观念也渐成定势,使其疆域狭窄,形象枯寂,成一死学问。实际上,广义的经学既包括了围绕经典所展开的各种整理和训释工作,也涉及对这些文本所蕴含的思想义理的诠解与发挥;既有以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功夫为中坚的学问形式,也有问道求理的形而上致思趋向。作为训诂与义理并存的大系统,新的经学建构首先要冲破“以小学为经学”的狭窄观念和“即经学史以为经学”的无奈之举,将经学放到中国文化历史的宏阔视野中来理解,由经典诠释入手阐明其意义,使之从纯粹材料化的身份中解放出来。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