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凤媛

引用本文: 凤媛.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J]. 学术月刊, 2020, 52(9): 140-149. shu
Citation:  Yuan FENG. Guo Shaoyu in Yenching University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New Literature in the 1930 s[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9): 140-149. shu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作者简介: 凤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 200241);
  • 中图分类号: I206

Guo Shaoyu in Yenching University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New Literature in the 1930 s

  • Available Online: 2020-09-21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作为1930年代燕京大学国文系的主政者,郭绍虞身兼新文学家、古典文学研究者、国文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他看到了当时新文学重“文艺”轻“应用”的倾向,借力古典文学等研究背景和国文教育家的教学实践,为新文学提出了语言资源上文白互补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等解决思路,为新文学的学院化之路做了最为根本的夯实基础的工作。在1930年代高等教育机构整体走向学院化的背景下,新文学作为一种“知识”的价值尚未得到普遍认可,与其大张旗鼓地为它在学院化体制中张目,不如脚踏实地解决新文学存在的问题,以一种蓄势待发的方式,去开拓新文学学院化的未来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绍虞的思路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价值。
    1. [1]

      朱晓江 .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 学术月刊, 2021, 53(3): 160-169.

    2. [2]

      ● 文贵良○ 凤媛 . 从话语生存论到现代汉语诗学:回归新文学本位研究. 学术月刊, 2021, 53(12): 206-211.

    3. [3]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4. [4]

      徐佳贵 .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5. [5]

      金进 .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3-141.

    6. [6]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7. [7]

      李怡 . 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学术月刊, 2020, 52(7): 126-134.

    8. [8]

      吴秀明 . 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需要正视的八个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1): 161-171.

    9. [9]

      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学术月刊, 2018, 50(01): 5-10.

    10. [10]

      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1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学术月刊, 2017, 49(01): 5-10.

    11. [11]

      冯建勇 . 边疆治理“外交化”. 学术月刊, 2023, 55(2): 186-198.

    12. [12]

      张仲民 .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13. [13]

      桑兵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14. [14]

      叶舒宪 . 人类学转向:新文科的跨学科引领. 学术月刊, 2022, 54(8): 143-154.

    15. [15]

      赖大仁张园园 .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学术月刊, 2021, 53(1): 172-182.

    16. [16]

      李翔 . 论刑法修订的体系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08-107.

    17. [17]

      王丹利陆铭 .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 学术月刊, 2020, 52(7): 48-56.

    18. [18]

      程金华 . 事实的法律规范化. 学术月刊, 2021, 53(3): 114-124.

    19. [19]

      罗必良 . 增长、转型与生态化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5): 54-64.

    20. [20]

      饶静 .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9-16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6
  • 文章访问数:  1129
  • HTML全文浏览量:  10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09-2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作者简介:凤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 200241)

摘要: 作为1930年代燕京大学国文系的主政者,郭绍虞身兼新文学家、古典文学研究者、国文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他看到了当时新文学重“文艺”轻“应用”的倾向,借力古典文学等研究背景和国文教育家的教学实践,为新文学提出了语言资源上文白互补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等解决思路,为新文学的学院化之路做了最为根本的夯实基础的工作。在1930年代高等教育机构整体走向学院化的背景下,新文学作为一种“知识”的价值尚未得到普遍认可,与其大张旗鼓地为它在学院化体制中张目,不如脚踏实地解决新文学存在的问题,以一种蓄势待发的方式,去开拓新文学学院化的未来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绍虞的思路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价值。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