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贺桂梅

引用本文: 贺桂梅.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J].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41-152. shu
Citation:  Guimei HE. An Outli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orms and World Vis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2): 141-152. shu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作者简介: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 100871);
  • 中图分类号: I206

An Outli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orms and World Vis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 Available Online: 2022-12-15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如何在历史性的世界局势中重新考察1940—80年代当代文学的发展变迁及其塑造民族形式的基本方式?通过重新界定当代文学、文学性、民族形式、世界(文学)等四个基本概念,当代文学可视为当代中国的一种自我表述实践方式。依据冷战格局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第三世界国家主体性塑造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变化,1940—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呈现为全国化、苏联化、中国化、第三世界化、西方化等五个时段。从主导性文学规范和文学创作实践的角度看,这五个不同时期的民族形式建构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这样一种立足当代性视野重构文学史图景的尝试,打破了一些既有的思维定式和研究框架,呈现当代文学如何在历史性与实践性的辩证关系中塑造文化主体性的具体方式,或可为思考21世纪中国文学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和参照。
    1. [1]

      武新军 .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 学术月刊, 2021, 53(4): 162-172.

    2. [2]

      ● 贺桂梅○ 李浴洋 . 中国视野·当代经验·文学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12): 202-211.

    3. [3]

      ● 王宁○ 邹理 . 走向世界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210-216.

    4. [4]

      付建舟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5. [5]

      赖大仁张雨舟 .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0-168, 206.

    6. [6]

      赵普光 .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 学术月刊, 2021, 53(4): 173-180.

    7. [7]

      高玉 . 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41-150.

    8. [8]

      钱力成 .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9. [9]

      文贵良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39-150.

    10. [10]

      刘东玲 . “新人”的诞生:论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44-155.

    11. [11]

      朱晓江 .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 学术月刊, 2021, 53(3): 160-169.

    12. [12]

      黄海飞 . 《鲁迅全集》的编纂与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互动. 学术月刊, 2021, 53(4): 152-161.

    13. [13]

      ● 文贵良○ 凤媛 . 从话语生存论到现代汉语诗学:回归新文学本位研究. 学术月刊, 2021, 53(12): 206-211.

    14. [14]

      李贵 . 汴京气象:宋代文学中东京的声音景观与身份认同. 学术月刊, 2022, 54(1): 167-177.

    15. [15]

      王宁 . 国际比较文学的新格局:中国学者的贡献.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4-154.

    16. [16]

      . 国际英文期刊《中国文学与文化》第九卷十七期目录. 学术月刊, 2022, 54(5): 1-2.

    17. [17]

      姚文放 .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9): 159-170.

    18. [18]

      郭西安[美]柯马丁 . 早期中国研究与比较古代学的挑战:汉学和比较文学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21, 53(8): 149-162.

    19. [19]

      张洁宇 . 感于气物,发为诗文—— 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季候书写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16, 48(01): -.

    20. [20]

      张永清 .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 学术月刊, 2022, 54(3): 172-182, 22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13
  • HTML全文浏览量:  18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作者简介: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 100871)

摘要: 如何在历史性的世界局势中重新考察1940—80年代当代文学的发展变迁及其塑造民族形式的基本方式?通过重新界定当代文学、文学性、民族形式、世界(文学)等四个基本概念,当代文学可视为当代中国的一种自我表述实践方式。依据冷战格局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第三世界国家主体性塑造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变化,1940—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呈现为全国化、苏联化、中国化、第三世界化、西方化等五个时段。从主导性文学规范和文学创作实践的角度看,这五个不同时期的民族形式建构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这样一种立足当代性视野重构文学史图景的尝试,打破了一些既有的思维定式和研究框架,呈现当代文学如何在历史性与实践性的辩证关系中塑造文化主体性的具体方式,或可为思考21世纪中国文学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和参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