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汉娜·阿伦特“世界”概念浅析

陶东风

引用本文: 陶东风. 汉娜·阿伦特“世界”概念浅析[J]. 学术月刊, 2024, 56(2): 115-123. shu
Citation:  TAO Dongfeng. An Analysis of Hannah Arendt’s Concept of the “World”[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2): 115-123. shu

汉娜·阿伦特“世界”概念浅析

    作者简介: 陶东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006)。;
  • 中图分类号: D0

An Analysis of Hannah Arendt’s Concept of the “World”

  • CLC number: D0

  • 摘要: 阿伦特的“世界”不同于地球、自然,它属于人类创造、由人工制品(从建筑物、生产/生活工具到各种制度、文学艺术等)构成的广义的文化。同时,世界不是单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是复数之人于其中交往对话、相互向对方呈现自己的公共空间。世界的现实性和自我的现实性只有通过与别人分享在世界中的经验才能获得。世界之所以能够独立于生生灭灭的自然循环,连接起过去、现在、未来,并赋予人稳定的现实感与身份认同,极大地得益于它的持久性,世界的持久性为人提供了抵制自己生命无益性(短暂性)的保证。最后,世界的持久性和人的不死性都是世俗的,它从根本上区别于宗教意义上的永恒。
    1. [1]

      李友梅 . 新公共性与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 学术月刊, 2024, 56(2): 5-20.

    2. [2]

      金丽娜 . 马克思和阿伦特论“犹太人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3): 27-34.

    3. [3]

      葛四友 . 公共辩护的摇摆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4-23.

    4. [4]

      赵吉 . 复杂性与公共行政的重构. 学术月刊, 2023, 55(2): 80-91.

    5. [5]

      桑兵 . 《论持久战》的各方反响. 学术月刊, 2019, 51(9): 169-184.

    6. [6]

      陈水生 . 公共政策失败及其治理: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2, 54(2): 91-102.

    7. [7]

      桑兵 .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要多久. 学术月刊, 2021, 53(1): 197-216.

    8. [8]

      ● 刘康○ 颜芳 . 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6-184.

    9. [9]

      陈亚军 . 规范 · 推论 · 交往 · 世界. 学术月刊, 2019, 51(5): 5-14.

    10. [10]

      . 走向具体世界. 学术月刊, 2023, 55(2): 5-15.

    11. [11]

      李佃来 .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12. [12]

      王寅丽 . 现代共和思想的时间意识:以波考克和阿伦特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1): 36-41.

    13. [13]

      张江哈贝马斯 . 关于公共阐释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8, 50(5): 5-13.

    14. [14]

      郜元宝 .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 学术月刊, 2020, 52(1): 121-141.

    15. [15]

      张飞岸 . 特朗普时代的镜像:亨廷顿与美国政治. 学术月刊, 2020, 52(5): 87-101, 112.

    16. [16]

      陶东风 . 阿维夏伊·马格利特论道德见证者. 学术月刊, 2018, 50(7): 133-141.

    17. [17]

      陈波 . 欧洲文献中的土伯特:以13至18世纪为重点. 学术月刊, 2018, 50(9): 162-176.

    18. [18]

      张静 . 本维尼斯特语言学思想对罗兰·巴特“写作”主题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22, 54(9): 171-182.

    19. [19]

      聂敏里 .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 学术月刊, 2022, 54(10): 23-32.

    20. [20]

      魏志江,潘清 . 论辽朝的世界秩序.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60-17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82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汉娜·阿伦特“世界”概念浅析

    作者简介:陶东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 阿伦特的“世界”不同于地球、自然,它属于人类创造、由人工制品(从建筑物、生产/生活工具到各种制度、文学艺术等)构成的广义的文化。同时,世界不是单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是复数之人于其中交往对话、相互向对方呈现自己的公共空间。世界的现实性和自我的现实性只有通过与别人分享在世界中的经验才能获得。世界之所以能够独立于生生灭灭的自然循环,连接起过去、现在、未来,并赋予人稳定的现实感与身份认同,极大地得益于它的持久性,世界的持久性为人提供了抵制自己生命无益性(短暂性)的保证。最后,世界的持久性和人的不死性都是世俗的,它从根本上区别于宗教意义上的永恒。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