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

张侃

引用本文: 张侃. “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J]. 学术月刊, 2022, 54(3): 201-210. shu
Citation:  Kan ZHANG. “Minlan” and the Stigmatization of Fujian Merchants in Macao in Late Ming Dynasty[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3): 201-210. shu

“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以《盟水斋存牍》若干案例为中心

    作者简介: 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福建厦门361005);
  • 中图分类号: K23

“Minlan” and the Stigmatization of Fujian Merchants in Macao in Late Ming Dynasty

  • Available Online: 2022-03-20

    CLC number: K23

  • 摘要: 葡萄牙人在1557年居留澳门之后,带来了中西贸易的新突破。闽商利用澳票制度入澳经营,成为葡萄牙人的商业伙伴。闽商的商业行为既有合法正当的经济活动,也有“违禁走私”等越轨之举。后者触及地方政府和官绅的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官方文献由此以“闽奸”“闽揽”等指称闽商群体,产生了“污名化”现象。《盟水斋存牍》的相关案例显示,闽商“污名化”原因大略可总结为:一是广东地方官与地方士绅从王朝正统和义利观念出发歧视闽商,以“揽”和“奸”来表述与葡萄牙人进行商业活动的外来商业群体,出现“闽揽”“闽奸”等特有贬称。二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利益的扩大,闽商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分歧现象也逐渐严重,商业形象被极度恶化,“污名化”具有了被表述的事实依据。三是明中叶之后社会经济变迁所致,商品经济繁荣引发了身份秩序转变,士绅庶民产生了身份焦虑性,常常以“污名化”方式塑造对立面或替罪羊,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入澳闽商虽被广东的官方文献贬之为奸滑险恶之徒,但在福建地方公共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视为地域社会的精英人物。
    1. [1]

      杨嵘均 . 网络虚拟社群对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影响及其治理. 学术月刊, 2017, 49(05): 74-89.

    2. [2]

      吴莹周飞舟 . 空间身份权利:转居农民的市民化实践.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42-153.

    3. [3]

      王东杰 . 近代道教之污名及其净化.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42-162.

    4. [4]

      黄纯艳 . 宋元海洋知识中的“海”与“洋”. 学术月刊, 2020, 52(3): 155-166, 184.

    5. [5]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6. [6]

      葛劲峰袁志刚樊潇彦 . 理解全球化:基于“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共生演化视角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21, 53(8): 31-44.

    7. [7]

      金进 .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3-141.

    8. [8]

      杨志军 . 中央聚合—地方封闭政策体制及其更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资源再造. 学术月刊, 2022, 54(1): 98-111.

    9. [9]

      陈国灿王涛 . 依海兴族:东南沿海传统海商家谱与海洋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31-37.

    10. [10]

      黄纯艳 .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75-184.

    11. [11]

      张一兵 .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8): 51-57.

    12. [12]

      阙天舒,方彪 . 西方政党政治现代化中的“迷思”——基于一种“政党计算”范式的比较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6): 88-100.

    13. [13]

      王宏超 . 巫术、技术与污名:晚清教案中“挖眼用于照相”谣言的形成与传播.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62-171.

    14. [14]

      胡大雷 .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39-148.

    15. [15]

      陈怡俊 . 身份转换策略与社会规范的动态平衡. 学术月刊, 2017, 49(08): 30-41.

    16. [16]

      钭晓东黄秀蓉 . 利益博弈- 文化征服- 身份认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深层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9): 91-101.

    17. [17]

      李贵 . 汴京气象:宋代文学中东京的声音景观与身份认同. 学术月刊, 2022, 54(1): 167-177.

    18. [18]

      周盼,房莉杰 . 从身份到股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共同体困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23-135.

    19. [19]

      岳经纶方珂 . 从“社会身份本位”到“人类需要本位”: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 学术月刊, 2019, 51(2): 68-77.

    20. [20]

      孙明 . 圣王制作与孔子述道——先秦两汉的圣人观与孔子身份. 学术月刊, 2023, 55(5): 178-20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305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3-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

    作者简介: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 葡萄牙人在1557年居留澳门之后,带来了中西贸易的新突破。闽商利用澳票制度入澳经营,成为葡萄牙人的商业伙伴。闽商的商业行为既有合法正当的经济活动,也有“违禁走私”等越轨之举。后者触及地方政府和官绅的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官方文献由此以“闽奸”“闽揽”等指称闽商群体,产生了“污名化”现象。《盟水斋存牍》的相关案例显示,闽商“污名化”原因大略可总结为:一是广东地方官与地方士绅从王朝正统和义利观念出发歧视闽商,以“揽”和“奸”来表述与葡萄牙人进行商业活动的外来商业群体,出现“闽揽”“闽奸”等特有贬称。二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利益的扩大,闽商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分歧现象也逐渐严重,商业形象被极度恶化,“污名化”具有了被表述的事实依据。三是明中叶之后社会经济变迁所致,商品经济繁荣引发了身份秩序转变,士绅庶民产生了身份焦虑性,常常以“污名化”方式塑造对立面或替罪羊,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入澳闽商虽被广东的官方文献贬之为奸滑险恶之徒,但在福建地方公共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视为地域社会的精英人物。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