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不可追忆时代”的用途与滥用

于明

引用本文: 于明. “不可追忆时代”的用途与滥用[J]. 学术月刊, 2019, 51(5): 88-101. shu
Citation:  Ming YU. The Use and Abuse of “Time Immemorial”[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5): 88-101. shu

“不可追忆时代”的用途与滥用—英国“古代宪法”理论的再检讨

    作者简介: 于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42);
  • 中图分类号: P9

The Use and Abuse of “Time Immemorial”

  • Available Online: 2019-05-01

    CLC number: P9

  • 摘要: “古代宪法”理论是英国近代宪法思想中的重要主题,但对于这一理论的实际地位、作用和影响,在中西方学界都存在较多误读。其实,“古代宪法”理论在17世纪早期的英国宪制话语中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亦非宪制辩论中最主要的理论资源;在实践中,“古代宪法”也未能实现制约国王权力的初衷,反而被法律人用于对绝对主义的论证,从而导致普通法版本的“古代宪法”理论的破产。在17世纪后期,“古代宪法”话语表面看上去依然流行,但事实上已成为新兴议会主权宪制的话语“伪装”,并随着自身理论危机的加深而走向衰落。“古代宪法”理论的研究,应重申其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本质,祛除不切实际的误读与神话,还原其真实历史地位与意义。
    1. [1]

      王寅丽 . 现代共和思想的时间意识:以波考克和阿伦特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1): 36-41.

    2. [2]

      徐会平 . 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04): 91-101.

    3. [3]

      常安 .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 学术月刊, 2020, 52(12): 79-96.

    4. [4]

      高全喜 . 新制起于南国:政治宪法学视野下的“东南互保”. 学术月刊, 2018, 50(04): 69-85.

    5. [5]

      刘碧波李一达 . 从教派之争到文化战争—— 美国政教分离的宪法实践. 学术月刊, 2017, 49(01): 92-103.

    6. [6]

      阎天 . 中国劳动法学的宪法观:成形、嬗变与展望. 学术月刊, 2022, 54(2): 103-112.

    7. [7]

      刘磊 . 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解释:问题、争议及权衡. 学术月刊, 2019, 51(1): 105-114.

    8. [8]

      翟志勇 . 《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不成文宪法(1949−1954). 学术月刊, 2019, 51(9): 109-121.

    9. [9]

      李筠 . “自由”的一致性—— 论林肯重塑美国政治和宪法结构的基本逻辑. 学术月刊, 2017, 49(01): 76-85.

    10. [10]

      王银宏 .  从“政治共识”到“共识政治”:神圣罗马帝国《选举让步协议》的制度意涵及其宪法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5): 102-111.

    11. [11]

      朱勇 . “官法同构”:中国古代的大国治理之路. 学术月刊, 2019, 51(11): 95-104.

    12. [12]

      杨卫华 . 英国在华传教政治的地方实践:福州乌石山案再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44-161.

    13. [13]

      霍政欣陈锐达 . 文化主权视域下流失文物追索的法理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126.

    14. [14]

      吕思静 . 孤虚术:中国古代军事占卜. 学术月刊, 2018, 50(5): 163-171.

    15. [15]

      蒙海亮 . 多学科融合与古代民族谱系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200-216.

    16. [16]

      赵树功 . 王国维古雅论与古代文才思想. 学术月刊, 2019, 51(5): 136-144, 124.

    17. [17]

      高全喜 . 卡尔霍恩的州人民主权论以及美国宪制结构的历史变革. 学术月刊, 2016, 48(09): 84-98.

    18. [18]

      牛子牛 . 跨国垄断资本与主权国家的当代矛盾. 学术月刊, 2021, 53(7): 36-44.

    19. [19]

      丁元竹 . 社会关系模式建构:社区、主权国家与全球化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7): 66-75.

    20. [20]

      刘东玲 . 创造社、波西米亚与“普罗文学”. 学术月刊, 2019, 51(3): 140-15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
  • 文章访问数:  1903
  • HTML全文浏览量:  17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5-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不可追忆时代”的用途与滥用

    作者简介:于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42)

摘要: “古代宪法”理论是英国近代宪法思想中的重要主题,但对于这一理论的实际地位、作用和影响,在中西方学界都存在较多误读。其实,“古代宪法”理论在17世纪早期的英国宪制话语中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亦非宪制辩论中最主要的理论资源;在实践中,“古代宪法”也未能实现制约国王权力的初衷,反而被法律人用于对绝对主义的论证,从而导致普通法版本的“古代宪法”理论的破产。在17世纪后期,“古代宪法”话语表面看上去依然流行,但事实上已成为新兴议会主权宪制的话语“伪装”,并随着自身理论危机的加深而走向衰落。“古代宪法”理论的研究,应重申其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本质,祛除不切实际的误读与神话,还原其真实历史地位与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