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路平新

引用本文: 路平新.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J].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07-120. shu
Citation:  Pingxin LU.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ght to Equality: Structural Reason and Hermeneutic Analysis[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1): 107-120. shu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作者简介: 路平新,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上海 200433);
  • 中图分类号: D9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ght to Equality: Structural Reason and Hermeneutic Analysis

  • Available Online: 2022-11-20

    CLC number: D9

  • 摘要: 平等权解释的根本难题在于“平等”内涵难以确定,具有多元解释的可能,且现有的几种解释思路很难真正消解这一难题。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在于平等权基本公式具有“循环论证”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利弊兼具,并对实践中的平等权的法属性产生了深刻影响。解决解释难题,亦须由此入手。其中,平等权的规范生成性是指它可以透过“循环”结构,使解释围绕着若干体系化的平等规范教义模式展开;主体交互性是指平等权能够作为中介平台,促进不同主体的平等观得以交互。它们局部地、但未终局性地解决了平等权的解释难题。借鉴哲学诠释学对于“解释”的思考,可知平等权并不存在最终的“客观正解”,也无需彻底消除“循环”的存在。相反,固化、僵化的解释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实践后果。应顺应平等权的“循环”特性,对其作交互的、开放的解释。
    1. [1]

      孙万怀 . 刑法解释位阶的新表述. 学术月刊, 2020, 52(9): 95-109.

    2. [2]

      谢立中 . 解释、充分解释与一般理论的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19-127.

    3. [3]

      何卫平 . 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5-23, 39.

    4. [4]

      范剑勇叶菁文 . 国内贸易大循环:基于区域和城市群视角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1, 53(5): 65-76.

    5. [5]

      李勤通 . 法律儒家化及其解释力. 学术月刊, 2020, 52(8): 157-169.

    6. [6]

      张杰 . 金融业“过度”扩张:中国的事实与解释. 学术月刊, 2021, 53(10): 60-76.

    7. [7]

      梅剑华 . 意识理解的多元进路与解释鸿沟. 学术月刊, 2023, 55(10): 25-35.

    8. [8]

      俞可平 . 重新思考平等、公平和正义. 学术月刊, 2017, 49(04): 5-14.

    9. [9]

      周林刚 . 从基本权利的角度解释美国的联邦集权. 学术月刊, 2017, 49(01): 86-91.

    10. [10]

      袁晓燕石磊 . 户籍如何影响婚姻稳定性——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解释. 学术月刊, 2017, 49(07): 45-57.

    11. [11]

      王文胜 . 《民法总则》与原有法律司法解释之间的规范竞合及其处理.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19.

    12. [12]

      刘正强 . 中国访民的理想型—— 立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本土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03-113.

    13. [13]

      王正绪 . 秩序与繁荣:政治学原初问题的制度主义解释. 学术月刊, 2022, 54(3): 110-123.

    14. [14]

      林忠军 . 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 学术月刊, 2020, 52(9): 28-38.

    15. [15]

      汪仕凯 . 政治体制能力:一个解释国家治理兴衰的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0): 88-101.

    16. [16]

      黄小洲 .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遗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31-44.

    17. [17]

      杨显滨 . 我国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规范解释与体系构造.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07-119.

    18. [18]

      陈 赟 .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 学术月刊, 2019, 51(8): 13-26.

    19. [19]

      刘磊 . 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解释:问题、争议及权衡. 学术月刊, 2019, 51(1): 105-114.

    20. [20]

      薛军 . 中国法上的行为能力宣告:制度内涵与解释论重塑. 学术月刊, 2019, 51(12): 95-1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60
  • HTML全文浏览量:  30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作者简介:路平新,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上海 200433)

摘要: 平等权解释的根本难题在于“平等”内涵难以确定,具有多元解释的可能,且现有的几种解释思路很难真正消解这一难题。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在于平等权基本公式具有“循环论证”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利弊兼具,并对实践中的平等权的法属性产生了深刻影响。解决解释难题,亦须由此入手。其中,平等权的规范生成性是指它可以透过“循环”结构,使解释围绕着若干体系化的平等规范教义模式展开;主体交互性是指平等权能够作为中介平台,促进不同主体的平等观得以交互。它们局部地、但未终局性地解决了平等权的解释难题。借鉴哲学诠释学对于“解释”的思考,可知平等权并不存在最终的“客观正解”,也无需彻底消除“循环”的存在。相反,固化、僵化的解释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实践后果。应顺应平等权的“循环”特性,对其作交互的、开放的解释。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