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

颜海平

引用本文: 颜海平. 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J].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46-159. shu
Citation:  YAN Haiping. Mutual Trans-writings and Generative Modernity[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11): 146-159. shu

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

    作者简介: 颜海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100084)。;
  • 中图分类号: I0

Mutual Trans-writings and Generative Modernity

  • CLC number: I0

  • 摘要: 数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长时段”(longue durée)历史中的又一个阶段,改变着横跨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所共有的世界的面貌,它包含着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的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再生产。一切在巨变中密切相连,差异因此全面凸显。作为现代性一般特征的“分裂的一统”(unity of disunity)及其内在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显性化,以其当下的相关性,要求我们展开历史性的反思。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作家E.M.福斯特道出了“唯有相联”(only connect)的祈愿。自此,“(不)相联性”[(un)connectability]的命题持续萦绕在人类的文字和生活世界里。通过选取分析自1890年代以降部分跨中外、跨学科的书写文本、包括一般被狭义理解的与“翻译”论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和历史事件,笔者将此“唯有相联”的“祈愿”作为以言行事的跨文化践行驱动,探讨蕴含其中“跨界书写”(transboundary writing)的形式特征和“互为转写”(mutual trans-writing)的意义生成,以重访“如何相联”(how to connect)的现代母题及其当代启示。
    1. [1]

      张凤阳 .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学术月刊, 2018, 50(12): 52-63.

    2. [2]

      张汝伦 .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1-37.

    3. [3]

      孙向晨 . 何以归家:现代性的救赎. 学术月刊, 2024, 56(3): 20-36.

    4. [4]

      邹诗鹏 . 现代性与剩余. 学术月刊, 2016, 48(08): 40-51.

    5. [5]

      林成文 . 古典的现代性及其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20-184.

    6. [6]

      陈晓明 .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13-123.

    7. [7]

      沈国威 . “言文一致”: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95-205.

    8. [8]

      林青 .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 学术月刊, 2016, 48(05): 56-62.

    9. [9]

      陈建华 .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35-145.

    10. [10]

      黄爱华 . “新剧的发生”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寻求.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06-147.

    11. [11]

      王宇 . 从“卫生现代性”重审鲁迅的弃医从文. 学术月刊, 2021, 53(8): 163-173.

    12. [12]

      孙向晨陆心宇 . 现代性不是泯灭自身的传统——孙向晨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78-184.

    13. [13]

      杨大春 . 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问题——基于法国现象学的视角. 学术月刊, 2024, 56(1): 24-32.

    14. [14]

      陈晓明 .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白鹿原》与“90年代”的历史源起. 学术月刊, 2018, 50(5): 111-127.

    15. [15]

      杨一纯,张春泥,孙 妍 . 儒家的文化范式——基于中美跨文化比较视角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4, 56(3): 143-154.

    16. [16]

      褚潇白 .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 学术月刊, 2018, 50(6): 89-103.

    17. [17]

      马琳 . 比较哲学中的家族相似概念及其跨文化延拓. 学术月刊, 2016, 48(07): 20-30.

    18. [18]

      刘琪 . 现代性语境下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 —— 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38-146.

    19. [19]

      胡大平 . 解放政治学·生命政治学·无为政治学——现代性批判技术视角的旨趣和逻辑转换. 学术月刊, 2018, 50(01): 30-45.

    20. [20]

      周月峰 .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565
  • HTML全文浏览量:  6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

    作者简介:颜海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 数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长时段”(longue durée)历史中的又一个阶段,改变着横跨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所共有的世界的面貌,它包含着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的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再生产。一切在巨变中密切相连,差异因此全面凸显。作为现代性一般特征的“分裂的一统”(unity of disunity)及其内在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显性化,以其当下的相关性,要求我们展开历史性的反思。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作家E.M.福斯特道出了“唯有相联”(only connect)的祈愿。自此,“(不)相联性”[(un)connectability]的命题持续萦绕在人类的文字和生活世界里。通过选取分析自1890年代以降部分跨中外、跨学科的书写文本、包括一般被狭义理解的与“翻译”论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和历史事件,笔者将此“唯有相联”的“祈愿”作为以言行事的跨文化践行驱动,探讨蕴含其中“跨界书写”(transboundary writing)的形式特征和“互为转写”(mutual trans-writing)的意义生成,以重访“如何相联”(how to connect)的现代母题及其当代启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