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文哲

引用本文: 文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J]. 学术月刊, 2023, 55(6): 206-211. shu
Citation:  WEN Shi. [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6): 206-211. shu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文哲,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 摘要: 2020−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法论维度等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视角。由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这一“传统”的研究领域又生发出了许多崭新的学术生长点。譬如,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在哪里?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的新异化批判理论的丰富内涵是什么?马克思是在何种理论视域中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的?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概念与其唯物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对这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作出当代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路径问题的思考。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成果,推动了我们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度思考。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矛盾论》等经典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认识论作出了何种实质性的推进?如何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等角度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就的理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原创性贡献的理解。再者,理论创新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创新。哲学维度上的方法论创新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及基本内涵?国外学界在唯物史观等问题上的观点应该怎样全面地评价?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下文将从“著作”与“论文”两个类别来对上述提到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述评。
    1. [1]

      韩庆祥 . 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 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9): 5-14.

    2. [2]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3. [3]

      陈学明马拥军罗骞姜国敏 . 论新时期中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3): 5-18.

    4. [4]

      张笑夷刘怀玉 .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学术月刊, 2020, 52(3): 34-42, 33.

    5. [5]

      赖大仁 .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与理论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23-130.

    6. [6]

      何萍 . 当代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史语境及其建构. 学术月刊, 2016, 48(05): 34-45.

    7. [7]

      李圣传 .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04-112.

    8. [8]

      关锋 .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学术月刊, 2022, 54(5): 16-27.

    9. [9]

      陶庆梁晓安 .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10. [10]

      季勇刘怀玉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评价 ( 2009—2018 年 ). 学术月刊, 2023, 55(1): 208-216.

    11. [11]

      王馨曼 .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论拉布里奥拉、蒙多尔佛、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学术月刊, 2024, 56(3): 44-52.

    12. [12]

      李维武 . 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26-41.

    13. [13]

      张永清 .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 学术月刊, 2022, 54(3): 172-182, 224.

    14. [14]

      方博 .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 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3): 57-65.

    15. [15]

      夏莹 .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7-29.

    16. [16]

      李佃来 .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17. [17]

      张福公 .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中的机器问题研究及其思想逻辑嬗变. 学术月刊, 2022, 54(6): 11-17.

    18. [18]

      孔伟宇 . 马克思生产话语的出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8-23.

    19. [19]

      刘日明 .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学术月刊, 2020, 52(4): 23-34.

    20. [20]

      王庆节 . 皮尔士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开端. 学术月刊, 2022, 54(3): 48-5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81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文哲,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2020−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法论维度等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视角。由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这一“传统”的研究领域又生发出了许多崭新的学术生长点。譬如,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在哪里?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的新异化批判理论的丰富内涵是什么?马克思是在何种理论视域中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的?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概念与其唯物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对这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作出当代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路径问题的思考。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成果,推动了我们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度思考。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矛盾论》等经典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认识论作出了何种实质性的推进?如何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等角度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就的理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原创性贡献的理解。再者,理论创新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创新。哲学维度上的方法论创新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及基本内涵?国外学界在唯物史观等问题上的观点应该怎样全面地评价?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下文将从“著作”与“论文”两个类别来对上述提到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述评。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