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张洪彬

引用本文: 张洪彬.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J].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72-184. shu
Citation:  Hongbin ZHANG. The Updating of the Explain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in Late Qing Dynasty[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10): 172-184. shu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作者简介: 张洪彬,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讲师(上海 200234);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Updating of the Explain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in Late Qing Dynasty

  • Available Online: 2019-10-01

    CLC number: K25

  • 摘要: 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所致,身体观遂与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密切相关。因为鬼神或宇宙秩序一般存在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区分,所以传统的身体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属性,应对疾疫的方法中往往也包含了道德修省。然而,晚清输入的卫生学、细菌学说等科学知识认为是细菌导致了疾疫的发生。新解释具有更稳定的可重复性,说服力更强,对传统的鬼神致疫说和邪气致疫说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更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疾疫理解和身体观念。新的疾疫解释是纯粹世俗化的因果关系,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不再必要,新的身体观也不再预设神圣存在,也不再具备道德属性。身体观的“绝地天通”,折射出来的是世界的祛魅,也反映出中国思想与信仰传统遭遇现代性挑战而发生的危机。
    1. [1]

      魏磊杰 . 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反思与祛魅. 学术月刊, 2020, 52(8): 142-156.

    2. [2]

      张凤阳 .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学术月刊, 2018, 50(12): 52-63.

    3. [3]

      沈国威 . “言文一致”: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95-205.

    4. [4]

      杨大春 . 当代性与“做以成人”. 学术月刊, 2020, 52(7): 5-13.

    5. [5]

      段从学 .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19, 51(7): 128-137.

    6. [6]

      邹诗鹏 . 试论民族的层次及其样态. 学术月刊, 2022, 54(10): 5-22.

    7. [7]

      文军,林茂 . 知识分子: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基于“德雷福斯事件”的话语权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7): 70-79.

    8. [8]

      吴晓明 .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4): 5-20.

    9. [9]

      邹诗鹏 . 现代性与剩余. 学术月刊, 2016, 48(08): 40-51.

    10. [10]

      林青 .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 学术月刊, 2016, 48(05): 56-62.

    11. [11]

      陈建华 .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35-145.

    12. [12]

      孙向晨 . 何以归家:现代性的救赎. 学术月刊, 2024, 56(3): 20-36.

    13. [13]

      张汝伦 .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1-37.

    14. [14]

      侯旭东周奇 . 知常以观变.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79-184.

    15. [15]

      颜海平 . 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46-159.

    16. [16]

      林成文 . 古典的现代性及其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20-184.

    17. [17]

      陈伯海 . 儒家“情性”观简释.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1-158.

    18. [18]

      张星久 . 行动中的“国家”观. 学术月刊, 2021, 53(8): 67-78.

    19. [19]

      朱志荣 . 论《周易》的意象观. 学术月刊, 2019, 51(2): 124-1.

    20. [20]

      陈晓明 .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13-12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1452
  • HTML全文浏览量:  21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10-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作者简介:张洪彬,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讲师(上海 200234)

摘要: 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所致,身体观遂与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密切相关。因为鬼神或宇宙秩序一般存在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区分,所以传统的身体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属性,应对疾疫的方法中往往也包含了道德修省。然而,晚清输入的卫生学、细菌学说等科学知识认为是细菌导致了疾疫的发生。新解释具有更稳定的可重复性,说服力更强,对传统的鬼神致疫说和邪气致疫说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更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疾疫理解和身体观念。新的疾疫解释是纯粹世俗化的因果关系,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不再必要,新的身体观也不再预设神圣存在,也不再具备道德属性。身体观的“绝地天通”,折射出来的是世界的祛魅,也反映出中国思想与信仰传统遭遇现代性挑战而发生的危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