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东方经济”与中国乡村工业化的社会学机制

闻翔

引用本文: 闻翔. “东方经济”与中国乡村工业化的社会学机制[J]. 学术月刊, 2021, 53(4): 142-151. shu
Citation:  Xiang WEN. “Oriental Economy” and the Sociological Mechanism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4): 142-151. shu

“东方经济”与中国乡村工业化的社会学机制—重访史国衡的个旧矿城研究

    作者简介: 闻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 中图分类号: C913

“Oriental Economy” and the Sociological Mechanism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 Available Online: 2021-04-20

    CLC number: C913

  • 摘要: 本文对“魁阁”社会学家史国衡1940年代在美访学期间的一部未刊稿《个旧矿城》进行了梳理与讨论。史国衡的个旧研究呈现了一个将产业、民情与治理相结合的综合进路,通过对个旧锡业兴衰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传统“东方经济”模式的独特特征以及决定中国乡村工业化成败的社会学机制,同时也以个旧经验对现代化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等当时美国社会科学主流范式提出了反思。《个旧矿城》与另一部更为人所熟知的著作《昆厂劳工》共同构成了史国衡关于中国工业化研究的姊妹篇,“工业化的社会基础”是其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线索。对史国衡个旧矿城研究的“再发现”,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工业研究传统,同时也提示我们,当下的乡村工业化乃至乡村振兴仍然需要重视产业的社会基础,处理好经济转型与社会重组之间的辩证关系。
    1. [1]

      张康之 . 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中的科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18, 50(5): 78-87.

    2. [2]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3. [3]

      孔元 . 普遍性叙事的“东方”悖论:反思与超越. 学术月刊, 2022, 54(1): 127-137.

    4. [4]

      王春光 . 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28-140.

    5. [5]

      陈平冯贤亮 .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学术月刊, 2020, 52(6): 148-161, 178.

    6. [6]

      瞿骏 .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 学术月刊, 2022, 54(3): 211-224.

    7. [7]

      陈晓明 .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白鹿原》与“90年代”的历史源起. 学术月刊, 2018, 50(5): 111-127.

    8. [8]

      李井奎 . IS-LM模型: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2, 54(8): 45-54.

    9. [9]

      董直庆王辉 . 城镇化、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异质性. 学术月刊, 2019, 51(10): 54-66.

    10. [10]

      汪伟刘玉飞史青 .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学术月刊, 2022, 54(1): 68-82.

    11. [11]

      殷德生吴虹仪王奕鋆 . 中国市场化改革路径与转型经济理论创新. 学术月刊, 2017, 49(06): 74-82.

    12. [12]

      郑江淮张睿陈英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学术月刊, 2021, 53(7): 45-54, 66.

    13. [13]

      葛劲峰袁志刚樊潇彦 . 理解全球化:基于“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共生演化视角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21, 53(8): 31-44.

    14. [14]

      孟捷 . 剩余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1, 53(2): 65-74.

    15. [15]

      周业安王一子 . 致力于推动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周业安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78-184.

    16. [16]

      张幼文吴信坤 . 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要素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资源配置. 学术月刊, 2017, 49(12): 78-89.

    17. [17]

      刘志阳李斌陈和午 . 社会创业与乡村振兴. 学术月刊, 2018, 50(11): 77-88.

    18. [18]

      彭迪云,冯怡,李伊力 .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7): 61-73.

    19. [19]

      张一兵 .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8): 51-57.

    20. [20]

      程雪阳 . 从家国到人民共和国:“天下−中国”转型的历史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5): 107-11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7
  • 文章访问数:  1122
  • HTML全文浏览量:  21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东方经济”与中国乡村工业化的社会学机制

    作者简介:闻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摘要: 本文对“魁阁”社会学家史国衡1940年代在美访学期间的一部未刊稿《个旧矿城》进行了梳理与讨论。史国衡的个旧研究呈现了一个将产业、民情与治理相结合的综合进路,通过对个旧锡业兴衰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传统“东方经济”模式的独特特征以及决定中国乡村工业化成败的社会学机制,同时也以个旧经验对现代化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等当时美国社会科学主流范式提出了反思。《个旧矿城》与另一部更为人所熟知的著作《昆厂劳工》共同构成了史国衡关于中国工业化研究的姊妹篇,“工业化的社会基础”是其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线索。对史国衡个旧矿城研究的“再发现”,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工业研究传统,同时也提示我们,当下的乡村工业化乃至乡村振兴仍然需要重视产业的社会基础,处理好经济转型与社会重组之间的辩证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