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作为隐喻的空间

黄东兰

引用本文: 黄东兰. 作为隐喻的空间[J]. 学术月刊, 2019, 51(2): 152-166. shu
Citation:  Donglan HUANG. Space as A Metaphor[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2): 152-166. shu

作为隐喻的空间—日本史学研究中的“东洋”“东亚”与“东部欧亚”概念

    作者简介: 黄东兰, 日本爱知县立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客座教授;
  • 中图分类号: K03

Space as A Metaphor

  • Available Online: 2019-02-01

    CLC number: K03

  • 摘要: 明治中期以来,日本史学界出现过“东洋”“东亚”和“东部欧亚”三个地理范围大致相同的地域概念,三种概念分别代表了日本史学界关于中国与其周边世界相互关系研究的三次“空间转换”。第一次转换以明治中期东洋史的诞生为标志。作为日本对外扩张时代的“帝国知”,东洋史强调“东洋诸民族”之间“平等”的竞争与对抗,颠覆了儒家传统的以中国为“天下”中心的华夷叙事。第二次转换发生在战后初期,西岛定生的“东亚世界论”基于历史上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之间密切的政治和文化关联,揭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世界”的内在同一性。进入21世纪后,日本史学界出现了从“东亚”到“东部欧亚”的空间转换的趋势。“东部欧亚”论者批评西岛理论的“中国中心”取向,从全球史视角关注中国与周边势力,以及周边势力之间的历史关联,在农耕与游牧、汉与非汉问题上与战前的东洋史叙事遥相呼应。
    1. [1]

      郜元宝 .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 学术月刊, 2020, 52(1): 121-141.

    2. [2]

      张卫国王双 . 大国崛起: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 学术月刊, 2019, 51(10): 67-81.

    3. [3]

      李磊 . 东晋时期东亚政局中的政治传统与权力运作. 学术月刊, 2018, 50(5): 154-162.

    4. [4]

      王正绪 . 什么是好政府——东亚民众如何评价政府的正当性与能力. 学术月刊, 2023, 55(10): 75-87.

    5. [5]

      邓华莹 .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 学术月刊, 2021, 53(8): 206-216.

    6. [6]

      葛兆光 . 一个历史事件的旅行 ——“文艺复兴”在东亚近代思想和学术中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20-127.

    7. [7]

      贺雪峰 . 论中国村庄结构的东部与中西部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11-119.

    8. [8]

      王晴佳,杨力 . 情感史研究的跨学科实践——以日本情感史发展为例的讨论.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9-179.

    9. [9]

      蔡炯昊 . 新国体下的旧史学.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62-177.

    10. [10]

      王敏甘慧杰 . 苏报案交涉中的日本. 学术月刊, 2021, 53(4): 195-204.

    11. [11]

      彭永捷等 .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学术月刊, 2018, 50(02): 29-47.

    12. [12]

      陈波 .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57-173.

    13. [13]

      唐荣堂 . “五卅”前后中共革命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学术月刊, 2022, 54(11): 207-216.

    14. [14]

      李晓愚 . 图像如何“为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3-164.

    15. [15]

      杨国荣 . “事”与“史”. 学术月刊, 2019, 51(1): 11-23.

    16. [16]

      陶赋雯 . 历史罪证的“记忆场”:军歌与日本的战争记忆. 学术月刊, 2024, 56(2): 175-186.

    17. [17]

      黄平 . 王小波与文学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4-143.

    18. [18]

      景海峰 . 从经学到经学史. 学术月刊, 2019, 51(11): 5-14.

    19. [19]

      赵晶 .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9-161.

    20. [20]

      姚晓雷 . 重视“史”,但更要寻找“诗”. 学术月刊, 2017, 49(10): 9-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1712
  • HTML全文浏览量:  20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2-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作为隐喻的空间

    作者简介:黄东兰, 日本爱知县立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客座教授

摘要: 明治中期以来,日本史学界出现过“东洋”“东亚”和“东部欧亚”三个地理范围大致相同的地域概念,三种概念分别代表了日本史学界关于中国与其周边世界相互关系研究的三次“空间转换”。第一次转换以明治中期东洋史的诞生为标志。作为日本对外扩张时代的“帝国知”,东洋史强调“东洋诸民族”之间“平等”的竞争与对抗,颠覆了儒家传统的以中国为“天下”中心的华夷叙事。第二次转换发生在战后初期,西岛定生的“东亚世界论”基于历史上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之间密切的政治和文化关联,揭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世界”的内在同一性。进入21世纪后,日本史学界出现了从“东亚”到“东部欧亚”的空间转换的趋势。“东部欧亚”论者批评西岛理论的“中国中心”取向,从全球史视角关注中国与周边势力,以及周边势力之间的历史关联,在农耕与游牧、汉与非汉问题上与战前的东洋史叙事遥相呼应。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