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余欣

引用本文: 余欣.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J].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76-190. shu
Citation:  Xin YU. Knowledge, Belief and Political Order: The Historical Writing of Aurora in the Medieval World[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2): 176-190. shu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作者简介: 余欣,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浙江杭州310058);
  • 中图分类号: K23

Knowledge, Belief and Political Order: The Historical Writing of Aurora in the Medieval World

  • Available Online: 2022-12-15

    CLC number: K23

  • 摘要: 将中国古代极光记录重置于祯祥灾异的语境下考察,并通过东西方比较的视角来探讨极光的历史书写所映照的知识−信仰体系和政治文化。在全面梳理中古时代极光相关文本与图像史料的基础上,反思了界定极光的标准问题,进而厘清汉代以来极光书写模式及其成立、衍变的发展脉络,揭示中国传统极光书写可以概括为天象灾异−政治事件关联模式,其政治文化特质是基于阴阳灾异、谶纬数术理论,并为朝鲜、日本所模仿和承袭,体现了相同的灾异观念和政治合法性建构模式,显示了“东亚灾异文化圈”的存在。对同一极光现象的东西方书写异同的分析表明,尽管前现代欧洲的极光记录,同样与战争和疫病相关联,但与东亚世界所共享的建立于阴阳五行的知识内核、信仰体系与政治秩序之上的“交织结构”迥然不同,而东亚历史书写对灾异征应指向解释的歧异,则有助于理解灾异文化和政治运作在各自风土中的同构而异相。
    1. [1]

      付建舟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2. [2]

      李晓愚 . 图像如何“为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3-164.

    3. [3]

      杨国强 .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学术月刊, 2021, 53(11): 200-216.

    4. [4]

      许纪霖 .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 学术月刊, 2021, 53(5): 202-216.

    5. [5]

      王公龙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语境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学术月刊, 2022, 54(7): 5-17.

    6. [6]

      孔妮妮 . 南宋时期权臣秉政与制词书写中的政治博弈. 学术月刊, 2022, 54(8): 163-174.

    7. [7]

      沈国明 .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9): 96-110.

    8. [8]

      王炳权 . 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 学术月刊, 2022, 54(12): 71-80.

    9. [9]

      冯建勇胡宇海 . 地缘政治与权力竞争. 学术月刊, 2021, 53(7): 187-201.

    10. [10]

      陈平原 .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146-166.

    11. [11]

      钱力成 .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12. [12]

      ● 王宁○ 邹理 . 走向世界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210-216.

    13. [13]

      权衡 . 世界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新变量及其创新发展. 学术月刊, 2022, 54(7): 43-52.

    14. [14]

      贺桂梅 .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41-152.

    15. [15]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16. [16]

      霍政欣陈锐达 . 文化主权视域下流失文物追索的法理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126.

    17. [17]

      王振复 . 原始“信文化”说与人类学转向. 学术月刊, 2022, 54(8): 129-142.

    18. [18]

      徐赣丽 . 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17-126.

    19. [19]

      陶赋雯 . “军舰岛”的国家记忆生产与政治.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0-180.

    20. [20]

      张明军 . 工具理性与自由政治浪漫主义形态. 学术月刊, 2021, 53(12): 85-9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54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作者简介:余欣,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 将中国古代极光记录重置于祯祥灾异的语境下考察,并通过东西方比较的视角来探讨极光的历史书写所映照的知识−信仰体系和政治文化。在全面梳理中古时代极光相关文本与图像史料的基础上,反思了界定极光的标准问题,进而厘清汉代以来极光书写模式及其成立、衍变的发展脉络,揭示中国传统极光书写可以概括为天象灾异−政治事件关联模式,其政治文化特质是基于阴阳灾异、谶纬数术理论,并为朝鲜、日本所模仿和承袭,体现了相同的灾异观念和政治合法性建构模式,显示了“东亚灾异文化圈”的存在。对同一极光现象的东西方书写异同的分析表明,尽管前现代欧洲的极光记录,同样与战争和疫病相关联,但与东亚世界所共享的建立于阴阳五行的知识内核、信仰体系与政治秩序之上的“交织结构”迥然不同,而东亚历史书写对灾异征应指向解释的歧异,则有助于理解灾异文化和政治运作在各自风土中的同构而异相。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