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体制剩余: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周天勇

引用本文: 周天勇. 体制剩余: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J]. 学术月刊, 2021, 53(4): 45-55. shu
Citation:  Tianyong ZHOU. Institution-induced Overage: An Important Terminology of Tansition Economics[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4): 45-55. shu

体制剩余: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制性剩余要素市场化改革及经济增长的新潜能

    作者简介: 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教授(北京 100096);
  • 中图分类号: F06

Institution-induced Overage: An Important Terminology of Tansition Economics

  • Available Online: 2021-04-20

    CLC number: F06

  • 摘要: 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起定量分析的逻辑框架和方法。以要素投入产出关系为视角,观测体制扭曲下的资源和要素闲置、浪费和低利用率,界定和测算其体制剩余规模,通过体制二元转轨,也即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使剩余得以充分利用,这也就是改革形成的增长潜能。体制剩余是转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城乡由于户籍等体制扭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体制性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因土地计划配置形成了土地的巨额体制剩余。未来十五年中,二元市场与计划并存的体制需要向一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轨,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使规模较大的体制剩余劳动力与体制剩余土地相组合,形成投入产出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关键性的新增潜能。
  • 图 1  体制扭曲与体制剩余

    图 2  刘易斯二元结构转型中的工资变动趋势

    图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城镇职工与农民工工资变动趋势

    图 4  资源和要素体制性剩余

    1. [1]

      周天勇 .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数理逻辑框架——基于二元体制扭曲差值的分析方法. 学术月刊, 2023, 55(11): 39-51.

    2. [2]

      周天勇 . 深化土地体制改革与理顺经济运行. 学术月刊, 2020, 52(2): 30-43, 57.

    3. [3]

      李井奎,平福冉,朱林可 . 《劳动合同法》、企业边界与新劳动力二元市场. 学术月刊, 2023, 55(8): 61-79.

    4. [4]

      刘志彪 .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挑战与对策. 学术月刊, 2023, 55(4): 82-90.

    5. [5]

      钟宁桦,朱亚群,陈斌开 . 住房体制改革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 学术月刊, 2018, 50(6): 43-56.

    6. [6]

      张道根 . 经济制度变迁逻辑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学术月刊, 2022, 54(1): 58-67.

    7. [7]

      杨俊锋 . “人地钱”挂钩之后—— 中国城市化的体制性障碍与出路. 学术月刊, 2017, 49(01): 66-75.

    8. [8]

      黄少安 . 完整的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与改革. 学术月刊, 2022, 54(2): 36-47.

    9. [9]

      杨志军 . 中央聚合—地方封闭政策体制及其更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资源再造. 学术月刊, 2022, 54(1): 98-111.

    10. [10]

      李永 . 宗庙与政治:武则天时期太庙体制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52-158.

    11. [11]

      陈诗一 . 资源误配、经济增长绩效与企业市场进入:国有与非国有部门的二元视角. 学术月刊, 2017, 49(01): 42-56.

    12. [12]

      张凤林 . 国家能力与体制转轨 —— 兼论新古典主义理论缺陷与中国改革的若干经验. 学术月刊, 2016, 48(04): 40-53.

    13. [13]

      周尚君 . 中国立法体制的组织生成与制度逻辑. 学术月刊, 2020, 52(11): 95-107.

    14. [14]

      于晓虹杨惠 . 党政体制重构视阈下政法工作推进逻辑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05-116.

    15. [15]

      汪仕凯 . 政治体制能力:一个解释国家治理兴衰的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0): 88-101.

    16. [16]

      王星 . 技能形成、技能形成体制及其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展望. 学术月刊, 2021, 53(7): 132-143.

    17. [17]

      赵卫东 . 论延安文艺体制的两个主要来源.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47-156.

    18. [18]

      李庆新 . 地方主导与制度转型——明中后期海外贸易管理体制演变及其区域特色. 学术月刊, 2016, 48(01): 21-30.

    19. [19]

      殷德生吴虹仪王奕鋆 . 中国市场化改革路径与转型经济理论创新. 学术月刊, 2017, 49(06): 74-82.

    20. [20]

      高帆 . 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视域下的中国减贫“奇迹”. 学术月刊, 2020, 52(9): 54-66.

  • 加载中
图(4)
计量
  • PDF下载量:  21
  • 文章访问数:  1265
  • HTML全文浏览量:  179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体制剩余: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作者简介: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教授(北京 100096)

摘要: 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起定量分析的逻辑框架和方法。以要素投入产出关系为视角,观测体制扭曲下的资源和要素闲置、浪费和低利用率,界定和测算其体制剩余规模,通过体制二元转轨,也即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使剩余得以充分利用,这也就是改革形成的增长潜能。体制剩余是转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城乡由于户籍等体制扭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体制性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因土地计划配置形成了土地的巨额体制剩余。未来十五年中,二元市场与计划并存的体制需要向一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轨,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使规模较大的体制剩余劳动力与体制剩余土地相组合,形成投入产出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关键性的新增潜能。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4)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