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网络社会的交往实践和发展逻辑

刘少杰

引用本文: 刘少杰. 中国网络社会的交往实践和发展逻辑[J]. 学术月刊, 2022, 54(8): 105-117. shu
Citation:  Shaojie LIU. 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Logic of Network Society in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8): 105-117. shu

中国网络社会的交往实践和发展逻辑

    作者简介: 刘少杰,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872);
  • 中图分类号: C91

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Logic of Network Society in China

  • Available Online: 2022-08-20

    CLC number: C91

  • 摘要: 中国网络社会经历了学习起步和大规模扩展两大发展阶段。在学习起步阶段,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西方网络技术和网络行为的学习、引进和模仿;在大规模扩展阶段,中国网络社会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呈现出与西方网络社会发展不同的明显特点和发展逻辑。中国社会学借鉴西方社会学思想理论,对中国网络社会的学习起步阶段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但面对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大规模扩展阶段,继续沿用西方网络社会学研究成果来解释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变迁,却产生了理论解释碎片化、表层化和抽象化等问题。事实上,中国网络社会从学习起步到大规模扩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网络交往实践推动的。应当从马克思创立的交往实践观出发,深入汲取马克思关于交往实践的地位、作用和问题等方面的丰富论述,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元宇宙热潮兴起的新形势下,对中国网络社会的展开形式、本质特征和发展逻辑做出深入考察,展开植根中国本土实际的网络社会学研究新视野。
    1. [1]

      张建华周玉雯 . 基于中国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 学术月刊, 2021, 53(11): 39-48.

    2. [2]

      任保平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大创新. 学术月刊, 2019, 51(8): 27-36.

    3. [3]

      邓智团,郭红星 . 创新时代城市发展新逻辑——城市舒适性吸引人才的理论与实证. 学术月刊, 2023, 55(10): 61-74.

    4. [4]

      蔡守秋 . 环境权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 学术月刊, 2018, 50(11): 89-103.

    5. [5]

      王云张畇彬 .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6): 72-86.

    6. [6]

      陆铭张翕 . 理论创新、经验研究和大国发展战略—— 陆铭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79-184.

    7. [7]

      李友梅 . 新公共性与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 学术月刊, 2024, 56(2): 5-20.

    8. [8]

      李萍杜乾香 . 新中国70年经济制度变迁: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学术月刊, 2019, 51(8): 37-47.

    9. [9]

      任保平 . 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 学术月刊, 2018, 50(03): 66-74.

    10. [10]

      谢立中 . 探寻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非经验主义道路. 学术月刊, 2021, 53(1): 142-149.

    11. [11]

      焦建华,李梦青 . 华商跨国网络与近代厦门城市发展——以闽南侨批网络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9-197.

    12. [12]

      时胜勋 . 走向实践阐释的艺术理论. 学术月刊, 2022, 54(9): 148-158.

    13. [13]

      张庆熊 . 公共诠释的社会功能与带有批判维度的主体际交往方式. 学术月刊, 2019, 51(11): 24-30.

    14. [14]

      刘伟 .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体系和理论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5): 5-16.

    15. [15]

      杨嵘均 . 网络民粹主义的行动逻辑、滋生情境及其治理. 学术月刊, 2021, 53(8): 79-91.

    16. [16]

      张留华 . 推理主义:逻辑与意义理论. 学术月刊, 2022, 54(5): 28-38.

    17. [17]

      刘志阳王陆峰 . 中国社会企业的生成逻辑. 学术月刊, 2019, 51(10): 82-91.

    18. [18]

      黄晓星 . 制度联结: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多重实践与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4): 131-143.

    19. [19]

      吴真如 . 无标度网络与产品空间理论的应用研究新范式. 学术月刊, 2019, 51(5): 47-57.

    20. [20]

      菅志翔马戎 . 人类语言与社会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21-13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339
  • HTML全文浏览量:  37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8-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网络社会的交往实践和发展逻辑

    作者简介:刘少杰,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872)

摘要: 中国网络社会经历了学习起步和大规模扩展两大发展阶段。在学习起步阶段,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西方网络技术和网络行为的学习、引进和模仿;在大规模扩展阶段,中国网络社会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呈现出与西方网络社会发展不同的明显特点和发展逻辑。中国社会学借鉴西方社会学思想理论,对中国网络社会的学习起步阶段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但面对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大规模扩展阶段,继续沿用西方网络社会学研究成果来解释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变迁,却产生了理论解释碎片化、表层化和抽象化等问题。事实上,中国网络社会从学习起步到大规模扩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网络交往实践推动的。应当从马克思创立的交往实践观出发,深入汲取马克思关于交往实践的地位、作用和问题等方面的丰富论述,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元宇宙热潮兴起的新形势下,对中国网络社会的展开形式、本质特征和发展逻辑做出深入考察,展开植根中国本土实际的网络社会学研究新视野。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