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罗尔斯“政治转向”新解——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的视角

汪志坚

引用本文: 汪志坚. 罗尔斯“政治转向”新解——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的视角[J]. 学术月刊, 2023, 55(7): 23-30. shu
Citation:  WANG Zhijian. The Ideological Analysis of Rawls's “Political Turn”[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7): 23-30. shu

罗尔斯“政治转向”新解——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的视角

    作者简介: 汪志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 200235)。;
  •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哲学谱系中的罗尔斯研究”(2018EZX005)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712

The Ideological Analysis of Rawls's “Political Turn”

  • CLC number: B712

  • 摘要: 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初衷是为解决内在于《正义论》稳定性论证的一个问题,但它似乎带来了更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重叠共识的可能性难题和政治合法性标准的设定难题。对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已有解读忽视了罗尔斯“政治转向”和西方社会新自由主义转向的深层次关联,无法对以上难题提供解答。借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可以洞察到:重叠共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政治价值和生活观念都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塑;自由主义政治合法性原则在经济分配方面要求并且只要求社会最低受惠额,是新自由主义转向后西方社会公共政治文化在政治理论上的表达。
    1. [1]

      方博 .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 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3): 57-65.

    2. [2]

      邹诗鹏 .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30.

    3. [3]

      李佃来 .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4. [4]

      陶庆梁晓安 .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5. [5]

      李圣传 .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04-112.

    6. [6]

      彭永捷等 .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学术月刊, 2018, 50(02): 29-47.

    7. [7]

      赵鼎新 . 国家合法性和国家社会关系.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66-178.

    8. [8]

      孔伟宇 . 马克思生产话语的出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8-23.

    9. [9]

      刘日明 .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学术月刊, 2020, 52(4): 23-34.

    10. [10]

      方博 . 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 学术月刊, 2022, 54(2): 15-26.

    11. [11]

      张凤林 .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再认识. 学术月刊, 2021, 53(2): 50-64.

    12. [12]

      文哲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06-211.

    13. [13]

      孙周兴 .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学术月刊, 2019, 51(6): 5-12.

    14. [14]

      王银宏 .  从“政治共识”到“共识政治”:神圣罗马帝国《选举让步协议》的制度意涵及其宪法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5): 102-111.

    15. [15]

      张双利 . 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27.

    16. [16]

      吴晓明 .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4): 5-20.

    17. [17]

      张一兵 . 交换价值:从“为人”的用在性到“为财”的等质性的转换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再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5): 5-16.

    18. [18]

      夏莹 .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7-29.

    19. [19]

      关锋 .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学术月刊, 2022, 54(5): 16-27.

    20. [20]

      张福公 .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中的机器问题研究及其思想逻辑嬗变. 学术月刊, 2022, 54(6): 11-1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95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罗尔斯“政治转向”新解——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的视角

    作者简介:汪志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 200235)。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哲学谱系中的罗尔斯研究”(2018EZX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初衷是为解决内在于《正义论》稳定性论证的一个问题,但它似乎带来了更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重叠共识的可能性难题和政治合法性标准的设定难题。对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已有解读忽视了罗尔斯“政治转向”和西方社会新自由主义转向的深层次关联,无法对以上难题提供解答。借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可以洞察到:重叠共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政治价值和生活观念都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塑;自由主义政治合法性原则在经济分配方面要求并且只要求社会最低受惠额,是新自由主义转向后西方社会公共政治文化在政治理论上的表达。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