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余露

引用本文: 余露.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J]. 学术月刊, 2024, 56(2): 187-196. shu
Citation:  YU Lu. The “World Situation” Theory in Late Qing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2): 187-196. shu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作者简介: 余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82)。;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18CZS0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World Situation” Theory in Late Qing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 CLC number: K25

  • 摘要: 源自佛教、原本虚拟的“世界”一词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指称实际的全球,进而成为国人看待中外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列强推行“世界政策”造成激烈国际竞争为基本内涵的“世界大势”论风行于清季十年,从日本传到国内,从宏观判断到聚焦中国,由应对列强扩张而呼吁国内改革。梁启超倡导于先,留日学生群起呼应,国内士人鼓吹于后,最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层面,造成依据“世界大势”来变革中国的浓厚空气。“世界大势”论标志着士人的对外认知从局部、方面上升到全局、整体,同时又赋予“世界”观念以焦点和重心,对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一大跨步的辛亥鼎革,起到驱动作用。其笼罩性和规定性作用显示,在列国并立的时代,外部环境、士人意识、民心向背之于国家兴亡、政权存废的举足轻重。
    1. [1]

      ● 刘康○ 颜芳 . 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6-184.

    2. [2]

      陈亚军 . 规范 · 推论 · 交往 · 世界. 学术月刊, 2019, 51(5): 5-14.

    3. [3]

      . 走向具体世界. 学术月刊, 2023, 55(2): 5-15.

    4. [4]

      郜元宝 .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 学术月刊, 2020, 52(1): 121-141.

    5. [5]

      庞学铨 . 重建日常生活经验世界. 学术月刊, 2021, 53(1): 23-34.

    6. [6]

      魏志江,潘清 . 论辽朝的世界秩序.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60-172.

    7. [7]

      陶东风 . 汉娜·阿伦特“世界”概念浅析. 学术月刊, 2024, 56(2): 115-123.

    8. [8]

      冯建勇 . 边疆的“地方”格局与“世界”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66-175.

    9. [9]

      倪梁康 . 胡塞尔与帕托契卡的生活世界. 学术月刊, 2020, 52(2): 5-19.

    10. [10]

      ● 门洪华○ 刘笑阳 . 探国家盛衰之理 究世界风云之源. 学术月刊, 2018, 50(11): 179-184.

    11. [11]

      . 世界文学与文学史的写作. 学术月刊, 2023, 55(1): 138-153.

    12. [12]

      张仲民 .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13. [13]

      杨国荣 .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22.

    14. [14]

      邓军 . 制造“希望”:1920 年代中等生的世界语想象.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61-170.

    15. [15]

      冯贤亮 . 布衣袁仁:晚明地方知识人的生活世界. 学术月刊, 2018, 50(8): 170-184.

    16. [16]

      钱力成 .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17. [17]

      ● 王宁○ 邹理 . 走向世界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210-216.

    18. [18]

      郑作彧 . 算法泛灵世界与当代工具理性批判重思. 学术月刊, 2023, 55(12): 99-111.

    19. [19]

      张幼文 . 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的机制变化与结构转型. 学术月刊, 2020, 52(5): 39-50.

    20. [20]

      王鸿铭马佳昌 . 中国革命和世界政治视野下的民主集中制.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10-11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373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作者简介:余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8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18CZS0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源自佛教、原本虚拟的“世界”一词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指称实际的全球,进而成为国人看待中外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列强推行“世界政策”造成激烈国际竞争为基本内涵的“世界大势”论风行于清季十年,从日本传到国内,从宏观判断到聚焦中国,由应对列强扩张而呼吁国内改革。梁启超倡导于先,留日学生群起呼应,国内士人鼓吹于后,最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层面,造成依据“世界大势”来变革中国的浓厚空气。“世界大势”论标志着士人的对外认知从局部、方面上升到全局、整体,同时又赋予“世界”观念以焦点和重心,对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一大跨步的辛亥鼎革,起到驱动作用。其笼罩性和规定性作用显示,在列国并立的时代,外部环境、士人意识、民心向背之于国家兴亡、政权存废的举足轻重。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