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

刘晓军,李鑫

引用本文: 刘晓军,李鑫. 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J].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36-145. shu
Citation:  LIU Xiaojun. On the Three Transform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 Novel Comment in Modern Time[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12): 136-145. shu

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

    作者简介: 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241);李鑫,上海市回民中学教师(上海200065)。;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小说评点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21&ZD273)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206

On the Three Transform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 Novel Comment in Modern Time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相对于古代小说评点而言,近代小说评点发生了三个重要转变:评点主体层面,由书商型、文人型评点者转变为政治家、小说家评点者;评点旨意层面,由劝善惩恶的道德教化转变为启迪民智的思想启蒙;评点理论层面,由讲究技法的文章学理论转变为偏重叙事的小说学理论。近代的小说评点者利用小说评点传播新知、启迪民智,在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首开风气之先;其使用叙事学的概念、方法与视角评点小说,在现代小说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职业报人和专业作家的身份有助于小说创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 [1]

      罗剑波 . 明代《楚辞》评点刊刻及其递延脉络.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18-127.

    2. [2]

      顾明栋 . 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27-138.

    3. [3]

      朱军 . 公羊学新变与近代小说的国家想象.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38-146.

    4. [4]

      郭恋东,冯若兮 . 类型小说的全球翻译——以犯罪小说、网络小说和科幻小说为例.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60-168.

    5. [5]

      王光东郭名华 .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世纪乡土小说.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20-126.

    6. [6]

      陈成吒 . “新子学”视域下中国“小说”观念的演进. 学术月刊, 2019, 51(5): 125-135.

    7. [7]

      王瑜锦谭帆 . 论中国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 学术月刊, 2020, 52(5): 126-137, 184.

    8. [8]

      詹玲 . 启蒙视野下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流变. 学术月刊, 2019, 51(4): 128-138.

    9. [9]

      朱晓江 .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 学术月刊, 2021, 53(3): 160-169.

    10. [10]

      张蕾 . “伟大的传统”:《红楼梦》与清末民初小说. 学术月刊, 2019, 51(9): 133-142.

    11. [11]

      战玉冰 .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学术月刊, 2021, 53(9): 168-176.

    12. [12]

      徐秀明 . 文化冲突与叙事错位——由《长恨歌》谈王安忆的小说美学及其创作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27-135.

    13. [13]

      王宏图 . 成长的烦恼及其限度—— 从路内作品的“成长发展小说”特性看新生代作家的精神征候.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24-130.

    14. [14]

      韩元 .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红色经典抗战小说及改编影视剧中的妇女与民族国家. 学术月刊, 2019, 51(4): 139-148, 173.

    15. [15]

      陆臻 .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生产型消费者”—— 以网络小说“粉丝”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13-119.

    16. [16]

      肖瑛,郭琦,符佳佳,王东晖 . 家与社会治理:价值、方法、对象和主体. 学术月刊, 2023, 55(7): 115-127.

    17. [17]

      童世骏 . 不对称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 学术月刊, 2020, 52(1): 17-20.

    18. [18]

      郭勇健 . 主体间性与中国当代美学.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39-149.

    19. [19]

      王东杰 . 近代道教之污名及其净化.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42-162.

    20. [20]

      宋雪 . 中国近代“维新”概念的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3): 121-13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42
  • HTML全文浏览量:  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

    作者简介: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241);李鑫,上海市回民中学教师(上海200065)。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小说评点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21&ZD273)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相对于古代小说评点而言,近代小说评点发生了三个重要转变:评点主体层面,由书商型、文人型评点者转变为政治家、小说家评点者;评点旨意层面,由劝善惩恶的道德教化转变为启迪民智的思想启蒙;评点理论层面,由讲究技法的文章学理论转变为偏重叙事的小说学理论。近代的小说评点者利用小说评点传播新知、启迪民智,在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首开风气之先;其使用叙事学的概念、方法与视角评点小说,在现代小说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职业报人和专业作家的身份有助于小说创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