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孙周兴

引用本文: 孙周兴.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J]. 学术月刊, 2019, 51(6): 5-12. shu
Citation:  Zhouxing SUN. Karl Marx’s Critique of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Society[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6): 5-12. shu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作者简介: 孙周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092);
  • 中图分类号: A1

Karl Marx’s Critique of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Society

  • Available Online: 2019-06-01

    CLC number: A1

  • 摘要: 尽管有过种种历史性的误解和遮蔽,但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属于现代/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哲学思潮。这种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充分表明马克思哲学具有直面当下、指向未来的内在品质。本文着眼于技术哲学,特别是以“现代技术与未来文明”为主题,试图探讨马克思在现代技术哲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马克思围绕“异化劳动”来开展的资本社会批判与他的技术批判之间的本质性关联,最后试图通过展望由现代技术规定的未来新文明方向,来重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今天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加速推动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技术化(非自然化),从而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种新的人类形态和文明样式,后者将有可能接近于马克思所设想和论证的未来社会理想。
    1. [1]

      赵磊 . “劳动决定价值”是劳动异化的结果.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59.

    2. [2]

      方博 . 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 学术月刊, 2022, 54(2): 15-26.

    3. [3]

      李佃来 .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4. [4]

      邹诗鹏 .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30.

    5. [5]

      张一兵 . 交换价值:从“为人”的用在性到“为财”的等质性的转换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再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5): 5-16.

    6. [6]

      孙亮 .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21.

    7. [7]

      李立 . 想象的理性.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50-159.

    8. [8]

      张一兵 . 重新回到马克思: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 学术月刊, 2021, 53(9): 17-27.

    9. [9]

      刘日明 .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学术月刊, 2020, 52(4): 23-34.

    10. [10]

      周嘉昕 . 青年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 学术月刊, 2022, 54(8): 16-24.

    11. [11]

      刘日明,陈芝敏 . 斯蒂格勒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吸纳与误读. 学术月刊, 2024, 56(2): 57-65.

    12. [12]

      康翟 . 马克思私有财产批判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前提. 学术月刊, 2017, 49(11): 28-47.

    13. [13]

      李维武 . 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26-41.

    14. [14]

      孔伟宇 . 马克思生产话语的出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8-23.

    15. [15]

      张凤林 .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再认识. 学术月刊, 2021, 53(2): 50-64.

    16. [16]

      文哲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06-211.

    17. [17]

      张双利 . 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27.

    18. [18]

      方博 .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 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3): 57-65.

    19. [19]

      关锋 .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学术月刊, 2022, 54(5): 16-27.

    20. [20]

      张福公 .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中的机器问题研究及其思想逻辑嬗变. 学术月刊, 2022, 54(6): 11-1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2007
  • HTML全文浏览量:  378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6-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作者简介:孙周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092)

摘要: 尽管有过种种历史性的误解和遮蔽,但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属于现代/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哲学思潮。这种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充分表明马克思哲学具有直面当下、指向未来的内在品质。本文着眼于技术哲学,特别是以“现代技术与未来文明”为主题,试图探讨马克思在现代技术哲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马克思围绕“异化劳动”来开展的资本社会批判与他的技术批判之间的本质性关联,最后试图通过展望由现代技术规定的未来新文明方向,来重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今天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加速推动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技术化(非自然化),从而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种新的人类形态和文明样式,后者将有可能接近于马克思所设想和论证的未来社会理想。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