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

丁为祥

引用本文: 丁为祥.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J]. 学术月刊, 2019, 51(3): 5-16. shu
Citation:  Weixiang DING. Three Ideas of Knowing and Practicing in 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3): 5-16. shu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对理学思想谱系的一种逆向把握

    作者简介: 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陕西西安 710119);
  • 中图分类号: B2

Three Ideas of Knowing and Practicing in 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 Available Online: 2019-03-01

    CLC number: B2

  • 摘要: 一般说来,知行观属于功夫修养的范围,因而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本体思想的一种落实与表现来把握。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据儒家传统体与用、本体与功夫之间的互渗互证关系,不仅理学家关于体与本体的思想就表现在其功夫论中,而且从知行功夫的角度也可以逆向甚至更为具体地把握其本体思想。从这一视角出发,宋明知行观的探讨主要表现为程朱的知先行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王夫之的行先知后三种结论;而这三种不同的知行观,既代表着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也体现着理学发展的三个理论制高点,是理学沿着三个不同方向发展所得出的结论。至于其相互的批评、转进与分歧、演变,不仅代表着理学探讨之深入,同时也体现着其边界与底限意识。今天,反思其不同的制高点及其底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总结并推陈出新的应有之义。
    1. [1]

      吴震 .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知行合一”论 ——以“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4-24.

    2. [2]

      郑宗义 . 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学术月刊, 2018, 50(8): 5-19.

    3. [3]

      丁为祥 . 从“虚气相即”到“知行合一”.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8-31, 129.

    4. [4]

      董直庆谭玉松赵贺 . 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产业逆向梯度转移吗. 学术月刊, 2022, 54(8): 55-66.

    5. [5]

      郜元宝 . 鲁迅杂文人物形象谱系研究小史. 学术月刊, 2022, 54(3): 162-171.

    6. [6]

      韦兰海王懿冰 . 精细遗传谱系与微观历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89-199.

    7. [7]

      蒙海亮 . 多学科融合与古代民族谱系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200-216.

    8. [8]

      侯旭东周奇 . 知常以观变.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79-184.

    9. [9]

      丛晓男王铮 . 逆向歧视是否有助于缓和民族关系 —— 一个多自主体模拟结果.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69-177.

    10. [10]

      李俊强 . 唐前律典的历史书写与谱系制造. 学术月刊, 2023, 55(6): 180-192.

    11. [11]

      毕旭玲 . 节气神话叙事的时间谱系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学术月刊, 2024, 56(1): 155-163.

    12. [12]

      张星久 . 行动中的“国家”观. 学术月刊, 2021, 53(8): 67-78.

    13. [13]

      陈伯海 . 儒家“情性”观简释.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1-158.

    14. [14]

      朱志荣 . 论《周易》的意象观. 学术月刊, 2019, 51(2): 124-1.

    15. [15]

      孙春晨 . 伦理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12-216.

    16. [16]

      王鸷嘉 . 学术史中的话语演变与谱系构建—— 清代公羊学史与庄存与.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39-150.

    17. [17]

      王姝彦黄晓宁 . 何谓“常识心理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25-31.

    18. [18]

      席会东 . 宋元明地图中的西域观. 学术月刊, 2018, 50(11): 149-161.

    19. [19]

      王晓朝,郭笑雨 . 柏拉图发生论思想初探. 学术月刊, 2018, 50(6): 15-21.

    20. [20]

      夏中义 .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22-13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7
  • 文章访问数:  2044
  • HTML全文浏览量:  379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3-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

    作者简介: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 一般说来,知行观属于功夫修养的范围,因而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本体思想的一种落实与表现来把握。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据儒家传统体与用、本体与功夫之间的互渗互证关系,不仅理学家关于体与本体的思想就表现在其功夫论中,而且从知行功夫的角度也可以逆向甚至更为具体地把握其本体思想。从这一视角出发,宋明知行观的探讨主要表现为程朱的知先行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王夫之的行先知后三种结论;而这三种不同的知行观,既代表着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也体现着理学发展的三个理论制高点,是理学沿着三个不同方向发展所得出的结论。至于其相互的批评、转进与分歧、演变,不仅代表着理学探讨之深入,同时也体现着其边界与底限意识。今天,反思其不同的制高点及其底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总结并推陈出新的应有之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