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

钟宁桦,施翌,解咪

引用本文: 钟宁桦,施翌,解咪.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J]. 学术月刊, 2023, 55(10): 36-48. shu
Citation:  ZHONG Ninghua. Credit Allocation and Subsequent Impact of Chinese Banks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10): 36-48. shu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

    作者简介: 钟宁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200092);施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92);解咪,上海财经大学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基地、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海200433)。;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的目标、难点与实现路径研究”(19ZDA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效率下降与国有企业改革”(71973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稳就业’压力下的信贷配置:成效与代价”(72303143)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F83

Credit Allocation and Subsequent Impact of Chinese Banks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 CLC number: F83

  • 摘要: 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基于多套微观数据,可尝试探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研究发现: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期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国有银行更积极地配合刺激计划,更多将信贷配置到中西部地区,其中主要是中西部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信贷支持。然而,在计划实施期间向中西部地区发放更多贷款的银行,在计划退出后的资产质量更差,并且这一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研究结果说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对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落实,是中国在危机后能够迅速稳定经济与就业的重要原因,但也需注意与金融风险相关的中长期影响。
    1. [1]

      张幼文吴信坤 . 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要素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资源配置. 学术月刊, 2017, 49(12): 78-89.

    2. [2]

      袁志刚李宛聪 . 如何走出全球危机—— 从供给和需求角度解构危机复苏力量. 学术月刊, 2016, 48(05): 63-71.

    3. [3]

      何大安 . 市场型计划经济: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图景. 学术月刊, 2023, 55(6): 38-52.

    4. [4]

      魏杰汪浩 . 当前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学术月刊, 2018, 50(11): 38-44.

    5. [5]

      袁志刚郑志伟葛劲峰 .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学术月刊, 2020, 52(8): 67-82.

    6. [6]

      朱富强 . 经济危机如何提防和善后:奥地利学派政策的两大审视. 学术月刊, 2020, 52(1): 52-61.

    7. [7]

      黄纯纯,孙玙凡, 周业安 . 注意力配置与经济决策——关于注意力经济学的评述与讨论. 学术月刊, 2024, 56(2): 94-102.

    8. [8]

      葛劲峰袁志刚樊潇彦 . 理解全球化:基于“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共生演化视角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21, 53(8): 31-44.

    9. [9]

      徐涛 . 《实业计划》成书考. 学术月刊, 2021, 53(3): 193-216.

    10. [10]

      何大安 . 金融大数据与大数据金融. 学术月刊, 2019, 51(12): 33-41.

    11. [11]

      张杰 . 银行竞争如何影响企业负债率. 学术月刊, 2019, 51(1): 34-49.

    12. [12]

      高红霞张克令 . 民国银行家的生活样态与人际网络——以浙江兴业银行徐新六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39-154.

    13. [13]

      莫伊什·普殊同 . 当代危机与价值的无时序性. 学术月刊, 2017, 49(08): 42-50.

    14. [14]

      高新民卢锐 . “同一性危机”与叙事自我论. 学术月刊, 2019, 51(4): 31-42.

    15. [15]

      张春光 . 儒家伦理的现代认同危机及现实回应. 学术月刊, 2021, 53(10): 30-44.

    16. [16]

      陈诗一刘朝良金浩 . 环境规制、劳动力配置与城市发展. 学术月刊, 2022, 54(2): 48-62.

    17. [17]

      张杰金岳 . 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重大价值、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 学术月刊, 2020, 52(10): 41-52.

    18. [18]

      张杰 . 金融业“过度”扩张:中国的事实与解释. 学术月刊, 2021, 53(10): 60-76.

    19. [19]

      陈钊邓东升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 学术月刊, 2019, 51(12): 42-50.

    20. [20]

      陈建华 .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35-14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168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

    作者简介:钟宁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200092);施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92);解咪,上海财经大学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基地、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的目标、难点与实现路径研究”(19ZDA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效率下降与国有企业改革”(71973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稳就业’压力下的信贷配置:成效与代价”(72303143)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基于多套微观数据,可尝试探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研究发现: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期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国有银行更积极地配合刺激计划,更多将信贷配置到中西部地区,其中主要是中西部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信贷支持。然而,在计划实施期间向中西部地区发放更多贷款的银行,在计划退出后的资产质量更差,并且这一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研究结果说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对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落实,是中国在危机后能够迅速稳定经济与就业的重要原因,但也需注意与金融风险相关的中长期影响。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