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

邓华莹

引用本文: 邓华莹.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J]. 学术月刊, 2021, 53(8): 206-216. shu
Citation:  Huaying DENG. The Spread and Reconstruction of State Type Theories in Modern East Asia[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8): 206-216. shu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

    作者简介: 邓华莹,浙江大学历史系讲师(浙江杭州310058);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Spread and Reconstruction of State Type Theories in Modern East Asia

  • Available Online: 2021-08-20

    CLC number: K25

  • 摘要: 国家类型学说源于欧美,是关于如何系统地区分和比较不同国家形式的学问,19世纪中叶以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输入东亚文明圈。相较于中国的进程缓慢和规模有限,明治日本迅速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的以辨析国体政体关系为主旨的国家类型知识体系。国体政体是否有别、如何区分的争论,虽直接导源于西方的国家形式、政府形式异同问题,但根本症结在于日本以天皇总揽统治权之“体”行立宪政治之“用”后面临君权与民权的纠缠。清季朝野各方从日本引进各类国体政体理论探索改制问题,同样因君权、民权取向的互歧而衍生出彼此互异的国体政体观念。辛亥革命后,因缘君权时代的结束和民主共和的兴起,日本的国体政体学说在中国日趋失去活力,而民初议会政治的破产和主权所有者“民”背后阶级问题的出现,预示着新兴革命力量必须提出真正符合中国新的政治形势和需求的国家类型理论。
    1. [1]

      李磊 . 东晋时期东亚政局中的政治传统与权力运作. 学术月刊, 2018, 50(5): 154-162.

    2. [2]

      包刚升 . 政治危机何以形成:一项基于自由政体学说的理论分析. 学术月刊, 2019, 51(11): 79-94.

    3. [3]

      蔡炯昊 . 新国体下的旧史学.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62-177.

    4. [4]

      郜元宝 .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 学术月刊, 2020, 52(1): 121-141.

    5. [5]

      陶庆,马方云 . 发生学与类型学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从“黑猩猩的政治”说起. 学术月刊, 2018, 50(8): 69-79.

    6. [6]

      张仲民 . 民国初年朝野关于三种国体构建方式的争论. 学术月刊, 2022, 54(2): 194-204.

    7. [7]

      于晓虹杨惠 . 党政体制重构视阈下政法工作推进逻辑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05-116.

    8. [8]

      张卫国王双 . 大国崛起: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 学术月刊, 2019, 51(10): 67-81.

    9. [9]

      张国芳 . 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2): 78-85.

    10. [10]

      王正绪 . 什么是好政府——东亚民众如何评价政府的正当性与能力. 学术月刊, 2023, 55(10): 75-87.

    11. [11]

      葛兆光 . 一个历史事件的旅行 ——“文艺复兴”在东亚近代思想和学术中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20-127.

    12. [12]

      陈柏峰 . 村务民主治理的类型与机制. 学术月刊, 2018, 50(8): 93-103.

    13. [13]

      贺来 .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2.

    14. [14]

      王博 . 欧洲近代早期战争权学说中的商业理由. 学术月刊, 2020, 52(12): 97-111.

    15. [15]

      王子夔 . 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类型”到“分波次”.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77-184.

    16. [16]

      杨彬 . 仿拟及其类型与文体丕变:《金瓶梅词话》的仿拟研究. 学术月刊, 2019, 51(9): 122-132.

    17. [17]

      王庆节曹青春 . 让哲学说汉语与“从中国来的哲学”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9, 51(8): 179-184.

    18. [18]

      卞绍斌 . 强制与自由:康德法权学说的道德证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9-30.

    19. [19]

      张庆熊 . 萨特的意向性学说和对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描述.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8-39.

    20. [20]

      施璇 . 理性主义幸福论:笛卡尔的伦理学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35-4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8
  • 文章访问数:  762
  • HTML全文浏览量:  114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8-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

    作者简介:邓华莹,浙江大学历史系讲师(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 国家类型学说源于欧美,是关于如何系统地区分和比较不同国家形式的学问,19世纪中叶以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输入东亚文明圈。相较于中国的进程缓慢和规模有限,明治日本迅速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的以辨析国体政体关系为主旨的国家类型知识体系。国体政体是否有别、如何区分的争论,虽直接导源于西方的国家形式、政府形式异同问题,但根本症结在于日本以天皇总揽统治权之“体”行立宪政治之“用”后面临君权与民权的纠缠。清季朝野各方从日本引进各类国体政体理论探索改制问题,同样因君权、民权取向的互歧而衍生出彼此互异的国体政体观念。辛亥革命后,因缘君权时代的结束和民主共和的兴起,日本的国体政体学说在中国日趋失去活力,而民初议会政治的破产和主权所有者“民”背后阶级问题的出现,预示着新兴革命力量必须提出真正符合中国新的政治形势和需求的国家类型理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