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徐英瑾

引用本文: 徐英瑾.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J].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23. shu
Citation:  Yingjin XU. A Dialogue between Sosa’s Virtue Epistemology and a Confucian Theory of the Rectification of Names[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12): 13-23. shu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兼论汉语哲学与分析哲学结合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 中图分类号: B0

A Dialogue between Sosa’s Virtue Epistemology and a Confucian Theory of the Rectification of Names

  • Available Online: 2019-12-01

    CLC number: B0

  • 摘要: 美国哲学家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的德性论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建立一种兼具二者资源的联合哲学立场,并非是缘木求鱼。而儒家在这种联合立场的锻造中所能够作出的贡献,便是解释为何德性知识论对于“盖提尔反例”的处理方案,能够在不引入“反思性知识”的前提下,仅仅依赖认知主体的直觉加以执行。说得更具体一点,儒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将诉诸一种对于孔子“正名”论的现代重构,而这种重构亦将高度依赖东汉许慎的“六书”理论。此将说明:在汉语哲学的场域中,亚命题层面上的意义单位的彼此融合,究竟是如何为信念本身的证成提供支撑的。
    1. [1]

      徐英瑾 . 汉语言说者如何切入当代西方知识论.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6-29.

    2. [2]

      龚群 . 回到行为者本身:当代德性伦理学的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7-29.

    3. [3]

      韩水法 .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7): 5-24.

    4. [4]

      孙周兴 .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7): 25-31.

    5. [5]

      程乐松 .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学术月刊, 2018, 50(7): 32-38.

    6. [6]

      程乐松 . 从书写理解差异. 学术月刊, 2019, 51(12): 24-32.

    7. [7]

      陈雅文 .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7): 22-30.

    8. [8]

      王庆节曹青春 . 让哲学说汉语与“从中国来的哲学”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9, 51(8): 179-184.

    9. [9]

      梁涛 . 荀子人性论的中期发展—— 论《礼论》《正名》《性恶》的性-伪说. 学术月刊, 2017, 49(04): 28-41.

    10. [10]

      刘训练 . 天性、机运与制度化的德性——马基雅维利的机运—德性论题再考察. 学术月刊, 2024, 56(1): 81-91.

    11. [11]

      孙向晨 .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5-27.

    12. [12]

      王庆节 . 道德感动与儒家的德性示范伦理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8): 32-39.

    13. [13]

      丁为祥 . “尊德性”与“道问学”:朱陆之辩及其历史回响.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2.

    14. [14]

      黄瑞成张鑫玛赫更里 .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海德格尔. 学术月刊, 2022, 54(6): 85-97.

    15. [15]

      韩立新 .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4): 5-16.

    16. [16]

      黄瑞成 . 施特劳斯《哲学与律法》中的自然法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5): 27-33.

    17. [17]

      韩林合 . 论康德哲学中的过度决定问题. 学术月刊, 2020, 52(8): 37-45, 55.

    18. [18]

      吴晓明 .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4): 5-20.

    19. [19]

      杨栋 . 论海德格尔的转向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09): 51-57.

    20. [20]

      王庆节 .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是“哲学人类学”吗?. 学术月刊, 2019, 51(8): 5-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1277
  • HTML全文浏览量:  22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12-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作者简介: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摘要: 美国哲学家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的德性论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建立一种兼具二者资源的联合哲学立场,并非是缘木求鱼。而儒家在这种联合立场的锻造中所能够作出的贡献,便是解释为何德性知识论对于“盖提尔反例”的处理方案,能够在不引入“反思性知识”的前提下,仅仅依赖认知主体的直觉加以执行。说得更具体一点,儒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将诉诸一种对于孔子“正名”论的现代重构,而这种重构亦将高度依赖东汉许慎的“六书”理论。此将说明:在汉语哲学的场域中,亚命题层面上的意义单位的彼此融合,究竟是如何为信念本身的证成提供支撑的。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