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梁涛

引用本文: 梁涛.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J]. 学术月刊, 2024, 56(3): 37-43. shu
Citation:  LIANG Tao. Mencius'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3): 37-43. shu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作者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出土文献与荀子哲学思想研究”(G3620)、中国人民大学校内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新编中国哲学史(先秦卷)”(23XNL006)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2

Mencius'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 CLC number: B2

  • 摘要: 孟子的义利之辨因涉及社会秩序的建构、制度的正义性以及生命意义的贞定等问题,具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内涵。第一个层面涉及政治秩序的建构,义先于利,只有建构公正、正义的政治秩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才能更好地追求利。第二个层面涉及制度的正义性以及利益的分配问题,孟子主张以义为利,认为政治权力应当首先追求义而不应是利,但其所谓义实际又落实为民众的利,认为符合于民众的利才是真正的义。第三个层面则涉及生命意义的问题,在终极的意义上,孟子认为义高于利,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人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如此方可确立生命的意义,显示人之为人的高贵与尊严。
    1. [1]

      赵四方 . 《九经古义》与惠栋汉学思想的形成 —— 以该书撰写过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28-137.

    2. [2]

      宁镇疆 . 由清华简《芮良夫毖》之“五相”论西周亦“尚贤”及“尚贤”古义. 学术月刊, 2018, 50(6): 121-132.

    3. [3]

      姜哲 . “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 学术月刊, 2022, 54(2): 158-175.

    4. [4]

      陈居渊 . 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 学术月刊, 2023, 55(3): 22-34.

    5. [5]

      刘森林 . 何为尼采“虚无主义”的隐微义. 学术月刊, 2020, 52(1): 30-39.

    6. [6]

      陶东风 . 阿维夏伊·马格利特论道德见证者. 学术月刊, 2018, 50(7): 133-141.

    7. [7]

      莫伟民 . 见证“异识”——利奥塔的哲学政治学探究. 学术月刊, 2024, 56(2): 45-56.

    8. [8]

      刘训练 . 天性、机运与制度化的德性——马基雅维利的机运—德性论题再考察. 学术月刊, 2024, 56(1): 81-91.

    9. [9]

      张一兵 . 远托邦:远程登录杀死了在场—— 维利里奥的《解放的速度》解读. 学术月刊, 2018, 50(6): 5-14.

    10. [10]

      李世众 . 穿梭于红尘佛国:清初地方合作者的道德困境及其解脱——以李象坤之《匊庵集选》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51-163.

    11. [11]

      王振忠 . 19 世纪中后期的长崎贸易与徽州海商之衰落——以日本收藏的程稼堂相关文书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62-178.

    12. [12]

      王荣余 . 重访法律制度主义:新旧之别与异同之辨. 学术月刊, 2020, 52(9): 110-122.

    13. [13]

      王建民 . 何以感通:“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之辨. 学术月刊, 2023, 55(10): 109-116.

    14. [14]

      侯猛 . 法律的经验研究范式:以规范研究为参照. 学术月刊, 2021, 53(3): 99-105.

    15. [15]

      尹成波 . 子孙“自置财产权”研究——以律令和判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44-156.

    16. [16]

      黄纯艳 .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75-184.

    17. [17]

      焦建华,李梦青 . 华商跨国网络与近代厦门城市发展——以闽南侨批网络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9-197.

    18. [18]

      刘锋杰赵言领 .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19. [19]

      程丽红 . “言语”文化兴起与清末社会之变—— 以口语传播为中心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59-169.

    20. [20]

      于海兵 . 革命青年的修身与自治 ——以《袁玉冰日记》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72-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132
  • HTML全文浏览量:  3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作者简介: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出土文献与荀子哲学思想研究”(G3620)、中国人民大学校内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新编中国哲学史(先秦卷)”(23XNL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孟子的义利之辨因涉及社会秩序的建构、制度的正义性以及生命意义的贞定等问题,具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内涵。第一个层面涉及政治秩序的建构,义先于利,只有建构公正、正义的政治秩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才能更好地追求利。第二个层面涉及制度的正义性以及利益的分配问题,孟子主张以义为利,认为政治权力应当首先追求义而不应是利,但其所谓义实际又落实为民众的利,认为符合于民众的利才是真正的义。第三个层面则涉及生命意义的问题,在终极的意义上,孟子认为义高于利,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人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如此方可确立生命的意义,显示人之为人的高贵与尊严。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