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李晟

引用本文: 李晟.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J]. 学术月刊, 2021, 53(9): 113-128. shu
Citation:  Sheng LI. Legal Rhetoric in Social-Historical Context: Macro Function under the View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9): 113-128. shu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作者简介: 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青岛 266100);
  • 中图分类号: D9

Legal Rhetoric in Social-Historical Context: Macro Function under the View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1-09-20

    CLC number: D9

  • 摘要: 法律修辞除了在法治实践中作为一种司法论证手段发挥其微观功能之外,还具有更为宏观的社会功能,需要对其进行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考察。关于法律修辞的古典论述,强调其与城邦中的政治、社会实践尤其是与民主政治的制度背景的结合。而更重要的,则是基于整个社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所构建起来的想象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法律修辞才得以将人们的想象加以沟通,形成共识。法律修辞的运用,因为共同体的存在而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法律修辞又成为一种建构共同体的手段。法律修辞的宏观功能,通过想象的共同体得以体现,借助于共同分享的关于信念与叙事的想象塑造社会中的共识,使社会中的文化与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从而提供法治的基础。
    1. [1]

      王启梁 . 法治的社会基础.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10-120.

    2. [2]

      黄少卿王漪赵锂 . 行政审批改革、法治和企业创新绩效. 学术月刊, 2020, 52(6): 57-70.

    3. [3]

      尤陈俊 . 法治建设的国家能力基础:从国族认同建构能力切入. 学术月刊, 2020, 52(10): 89-99.

    4. [4]

      陈明明 . 双重逻辑交互作用中的党治与法治. 学术月刊, 2019, 51(1): 68-76.

    5. [5]

      郁建兴任杰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学术月刊, 2018, 50(12): 64-74.

    6. [6]

      姚尚建 . 权利与共同体. 学术月刊, 2019, 51(11): 70-78.

    7. [7]

      周晓虹 .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2, 54(3): 151-161.

    8. [8]

      刘建军,夏蒙 . “阶级利益联合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术月刊, 2018, 50(9): 81-91.

    9. [9]

      熊月之 . 论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6): 133-145.

    10. [10]

      周光俊 . 民族国家共同体演进中的族群权利:边界及其治理. 学术月刊, 2020, 52(9): 84-94.

    11. [11]

      周盼,房莉杰 . 从身份到股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共同体困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23-135.

    12. [12]

      张国芳 . 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2): 78-85.

    13. [13]

      张翔 . “行政共同体”:对城市政府结构化过程的一种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6): 67-77.

    14. [14]

      汪涌豪 . 走向知识共同体的学术—— 兼论回到中国语境的重要性. 学术月刊, 2016, 48(12): 5-13.

    15. [15]

      张巍卓 . 共同体的伦理意蕴:滕尼斯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社会−国家观”的综合. 学术月刊, 2021, 53(5): 134-145.

    16. [16]

      宋远升 . 法治国视阈下司法压力的发生机制及法律规制. 学术月刊, 2017, 49(05): 90-101.

    17. [17]

      李斯特 . 坏声明与好法治—— 社会主义中国文艺法律政策中的权利书写. 学术月刊, 2018, 50(7): 119-132.

    18. [18]

      沈国明 .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9): 96-110.

    19. [19]

      杨盛翔 .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有机体隐喻:修辞范式及其精神内核. 学术月刊, 2017, 49(08): 98-110.

    20. [20]

      钟文晶罗必良 . 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资产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11): 38-5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7
  • 文章访问数:  755
  • HTML全文浏览量:  92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作者简介: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 法律修辞除了在法治实践中作为一种司法论证手段发挥其微观功能之外,还具有更为宏观的社会功能,需要对其进行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考察。关于法律修辞的古典论述,强调其与城邦中的政治、社会实践尤其是与民主政治的制度背景的结合。而更重要的,则是基于整个社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所构建起来的想象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法律修辞才得以将人们的想象加以沟通,形成共识。法律修辞的运用,因为共同体的存在而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法律修辞又成为一种建构共同体的手段。法律修辞的宏观功能,通过想象的共同体得以体现,借助于共同分享的关于信念与叙事的想象塑造社会中的共识,使社会中的文化与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从而提供法治的基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