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杨乃乔

引用本文: 杨乃乔.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J].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10-124.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9): 110-124. shu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 摘要: 美国汉学家韩大伟是一位对西方汉学主义给予隐性颠覆与解构的中西比较经学研究者。在《孔子之口授注经考辨三则》一文中,他提出了“孔子口授注经”这个重要的中国经学诠释学命题。我建议使用“口传注经”这个命题以对“口授注经”取而代之,因为“口传注经”在汉字思维上更切近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内在学理本质。《公羊传》与《穀梁传》的解经话语是语录体,是中国经学诠释学传统中“口传注经”的历史见证,而唐代经学家啖助也提出了《左传》为“口传注经”的问题。一部《春秋》在“三传”的理解与解释下,左氏、公羊氏与穀梁氏各立门户,师法与家法的分野导致《春秋》正是在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系统中越发佚失了文本的原初意义。释经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对“五经”或《十三经》文本其汉字原初意义的还原性诠释,其关涉到历史的建构与解构、承继与颠覆的国族重大意识形态等问题。历史的本体只能是在场的言说,文字书写的历史从未以其符号的固定性记忆有效地拯救过主体在场言说意义的真值性,文字历史永远是被学者以种种书写欲盖弥彰的假象历史。
    1. [1]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下)——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09-122.

    2. [2]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3. [3]

      景海峰 .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学术月刊, 2021, 53(4): 21-31.

    4. [4]

      景海峰 .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5. [5]

      路平新 .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07-120.

    6. [6]

      牛文君 .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Auslegung”概念的廓清与重塑.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23, 33.

    7. [7]

      陈晓隽吴光辉 .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03): 21-29.

    8. [8]

      洪汉鼎 . 诠释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 学术月刊, 2018, 50(10): 5-16.

    9. [9]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10. [10]

      吴根友 . 《周易外传》的诠释体式及其诠释的创造性.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6-31.

    11. [11]

      郭勇健 .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学术月刊, 2018, 50(5): 128-137.

    12. [12]

      王德峰张敏琪 . 论经济学的非历史性. 学术月刊, 2021, 53(7): 22-35.

    13. [13]

      杨乃乔 .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14. [14]

      张凌雁 . 胡适:“有实无名”的中国现代诠释学探索者. 学术月刊, 2024, 56(3): 165-173.

    15. [15]

      田国强 .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上). 学术月刊, 2016, 48(07): 5-19.

    16. [16]

      朱军 . 公羊学新变与近代小说的国家想象.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38-146.

    17. [17]

      林忠军 . 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 学术月刊, 2020, 52(9): 28-38.

    18. [18]

      王鸷嘉 . 学术史中的话语演变与谱系构建—— 清代公羊学史与庄存与.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39-150.

    19. [19]

      田国强陈旭东 . 制度的本质、变迁与选择——赫维茨制度经济思想诠释及其现实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01): 63-77.

    20. [20]

      郭台辉 . 历史社会学方法论的分化来源. 学术月刊, 2019, 51(12): 81-9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2669
  • HTML全文浏览量:  14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摘要: 美国汉学家韩大伟是一位对西方汉学主义给予隐性颠覆与解构的中西比较经学研究者。在《孔子之口授注经考辨三则》一文中,他提出了“孔子口授注经”这个重要的中国经学诠释学命题。我建议使用“口传注经”这个命题以对“口授注经”取而代之,因为“口传注经”在汉字思维上更切近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内在学理本质。《公羊传》与《穀梁传》的解经话语是语录体,是中国经学诠释学传统中“口传注经”的历史见证,而唐代经学家啖助也提出了《左传》为“口传注经”的问题。一部《春秋》在“三传”的理解与解释下,左氏、公羊氏与穀梁氏各立门户,师法与家法的分野导致《春秋》正是在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系统中越发佚失了文本的原初意义。释经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对“五经”或《十三经》文本其汉字原初意义的还原性诠释,其关涉到历史的建构与解构、承继与颠覆的国族重大意识形态等问题。历史的本体只能是在场的言说,文字书写的历史从未以其符号的固定性记忆有效地拯救过主体在场言说意义的真值性,文字历史永远是被学者以种种书写欲盖弥彰的假象历史。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