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

李包靖

引用本文: 李包靖.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J].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54-162.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2): 154-162. shu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

  • 摘要: 学者们历来对“政治即命运”的疏解歧义纷陈、莫衷一是。借助于布鲁门贝格关于普罗米修斯神话研究的视野,此格言可在“文学对抗政治”的框架中得到一种全新的解释。首先,从泛神论的整体视野出发,以歌德的审美创造的中间领域可理解拿破仑的“神魔”的个体性本质。其次,歌德与拿破仑对于“政治即命运”的理解,虽建立在神魔个体性的共同基础上,但在世界观、剧场政治、实在论和政治的本质涵义出现微妙又重大的分野:拿破仑的个体主义的启蒙政治最终走向本我主义的命运,歌德却以公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形式”使个体自我关照,进而实现共同体的自我关照。最后,为了实现道德启蒙的真正目标,歌德以《潘多拉》剧作的残篇继续探索“政治即命运”的核心命题——个体效用必然律的基本生存需要如何转化为由“科学、艺术与壁挂”综合而成的救赎智慧。
    1. [1]

      张翔 . “行政共同体”:对城市政府结构化过程的一种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6): 67-77.

    2. [2]

      陈雅文 . 程序与实质:一种对罗尔斯的辩护与批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58.

    3. [3]

      张树平 . 改变生活的政治与改变政治的生活:一种历史政治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9): 110-120.

    4. [4]

      陶庆陈津京 . 新政治人类学:一种跨学科的理解范式.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06-116.

    5. [5]

      文学武 .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23-130.

    6. [6]

      辛旭 .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2-138.

    7. [7]

      陈雅文 .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7): 22-30.

    8. [8]

      郁振华, 郑伟平 . 朝向一种“厚实”的认识论.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04-211.

    9. [9]

      阙天舒,方彪 . 西方政党政治现代化中的“迷思”——基于一种“政党计算”范式的比较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6): 88-100.

    10. [10]

      孙万怀 . 一种“甜蜜的错觉”:自由意志是刑事责任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23, 55(8): 106-122.

    11. [11]

      李欣然 . 主客之形:一种看待中西对抗的持续视角.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55-163.

    12. [12]

      汪仲启 . 指派责任制:回应性政府建构的一种有效机制. 学术月刊, 2022, 54(11): 84-95, 120.

    13. [13]

      张笑夷刘怀玉 .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学术月刊, 2020, 52(3): 34-42, 33.

    14. [14]

      方钦 . 制度:一种基于社会科学分析框架的表诠. 学术月刊, 2016, 48(02): 66-75.

    15. [15]

      姚洋 . 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帕累托改进. 学术月刊, 2016, 48(10): 44-54.

    16. [16]

      连洪泉江嘉琳 .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 学术月刊, 2020, 52(4): 55-68.

    17. [17]

      戴昕 . “看破不说破”:一种基础隐私规范. 学术月刊, 2021, 53(4): 104-117.

    18. [18]

      刘梁剑 .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8-44.

    19. [19]

      刘旭光 .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20. [20]

      左漪漪 . 不同于艺术范畴的美育可能性——论设计作为一种美育路径.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0-16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2897
  • HTML全文浏览量:  28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

摘要: 学者们历来对“政治即命运”的疏解歧义纷陈、莫衷一是。借助于布鲁门贝格关于普罗米修斯神话研究的视野,此格言可在“文学对抗政治”的框架中得到一种全新的解释。首先,从泛神论的整体视野出发,以歌德的审美创造的中间领域可理解拿破仑的“神魔”的个体性本质。其次,歌德与拿破仑对于“政治即命运”的理解,虽建立在神魔个体性的共同基础上,但在世界观、剧场政治、实在论和政治的本质涵义出现微妙又重大的分野:拿破仑的个体主义的启蒙政治最终走向本我主义的命运,歌德却以公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形式”使个体自我关照,进而实现共同体的自我关照。最后,为了实现道德启蒙的真正目标,歌德以《潘多拉》剧作的残篇继续探索“政治即命运”的核心命题——个体效用必然律的基本生存需要如何转化为由“科学、艺术与壁挂”综合而成的救赎智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