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走向荒野:风景的历史及其美学表达

代迅

引用本文: 代迅. 走向荒野:风景的历史及其美学表达[J]. 学术月刊, 2022, 54(6): 156-166. shu
Citation:  Xun DAI. Go Wild: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nd Its Aesthetic Express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6): 156-166. shu

走向荒野:风景的历史及其美学表达

    作者简介: 代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 中图分类号: B83

Go Wild: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nd Its Aesthetic Express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2-06-20

    CLC number: B83

  • 摘要: 环境美学就其本质而言是风景美学。风景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是不依赖于人的自然物。但是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却是人为建构的产物。生活在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人较早发现了自然风景的美,并以比德说的方式建立了和自然的审美关系,山水画在古代中国起到了某种类似宗教的作用。而以商业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古代西方,对自然风景则较为忽略,西方古典艺术亦以人体艺术为主。作为工业革命的回应,人们开始关注并重新评估自然的审美价值,把城市和乡村相对立,赞美自然风景,西方风景画迅速发展并进入黄金时期。浪漫主义艺术家不仅描绘妩媚的自然风光,而且展示自然不可驯服、无法控制的野性力量,喜爱原始蛮荒甚至令人惊惧的自然风景。这引起了现当代西方艺术和美学主题的重大改变,开辟了通往荒野美学的道路。
    1. [1]

      郭勇健 . 主体间性与中国当代美学.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39-149.

    2. [2]

      仲霞 . “美学是第一哲学”的中国论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161-170.

    3. [3]

      陈平原 .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146-166.

    4. [4]

      杨春时 . 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 学术月刊, 2019, 51(2): 144-151.

    5. [5]

      颜翔林 . 审美体验及其性质与对象. 学术月刊, 2018, 50(7): 150-158.

    6. [6]

      李立 . 想象的理性.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50-159.

    7. [7]

      于树军 . “边缘”境地的别样风景.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57-167.

    8. [8]

      夏晓虹陆胤 . 打开多扇窗口,眺望晚清风景——夏晓虹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79-184.

    9. [9]

      唐世平高岭李立陆逸超 . 国家能力:走出理论荒野. 学术月刊, 2022, 54(11): 68-83.

    10. [10]

      李智君 . 画地分守:明代江防信地区划与职守研究. 学术月刊, 2024, 56(1): 176-191.

    11. [11]

      代 迅 . 美学何去?门罗的跨文明比较美学之路.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08-117.

    12. [12]

      刘成纪 .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 学术月刊, 2021, 53(6): 171-182.

    13. [13]

      许明 . 美学与认知科学. 学术月刊, 2023, 55(8): 145-165.

    14. [14]

      程相占 . 审美欣赏理论: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 学术月刊, 2021, 53(2): 151-159.

    15. [15]

      夏中义 .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22-133.

    16. [16]

      高砚平 . 赫尔德论触觉:幽暗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30-139.

    17. [17]

      高建平 . 美学在世纪之交的复兴. 学术月刊, 2020, 52(6): 111-121, 134.

    18. [18]

      肖鹰 . 《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20, 52(9): 131-139.

    19. [19]

      郭勇健 . 美学的两个维度.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151.

    20. [20]

      金雅 . 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14-12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301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6-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走向荒野:风景的历史及其美学表达

    作者简介:代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环境美学就其本质而言是风景美学。风景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是不依赖于人的自然物。但是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却是人为建构的产物。生活在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人较早发现了自然风景的美,并以比德说的方式建立了和自然的审美关系,山水画在古代中国起到了某种类似宗教的作用。而以商业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古代西方,对自然风景则较为忽略,西方古典艺术亦以人体艺术为主。作为工业革命的回应,人们开始关注并重新评估自然的审美价值,把城市和乡村相对立,赞美自然风景,西方风景画迅速发展并进入黄金时期。浪漫主义艺术家不仅描绘妩媚的自然风光,而且展示自然不可驯服、无法控制的野性力量,喜爱原始蛮荒甚至令人惊惧的自然风景。这引起了现当代西方艺术和美学主题的重大改变,开辟了通往荒野美学的道路。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