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

聂敏里

引用本文: 聂敏里.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J]. 学术月刊, 2022, 54(10): 23-32. shu
Citation:  Minli NIE. Shi and Modern Public Intelecturals[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0): 23-32. shu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对余英时“士文化”研究的一个批评性考察

    作者简介: 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 中图分类号: B0

Shi and Modern Public Intelecturals

  • Available Online: 2022-10-20

    CLC number: B0

  • 摘要: 在《士与中国文化》中余英时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因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所在。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士即便真的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关怀社会公共价值的特征,但这和士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仍然是两个概念。现代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独立于社会公权力之外的一个社会知识文化阶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职能高度分化的产物。余英时试图通过赋予士以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来论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但无论是在对士的社会身份的把握上还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上都产生了一定的思想错误。
    1. [1]

      张仲民 .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2. [2]

      刘耘华 . 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 —— “视域歧分”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较.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53-165.

    3. [3]

      贺来 .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2.

    4. [4]

      马琳,凡·柏拉克 .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 学术月刊, 2018, 50(9): 35-43.

    5. [5]

      文军,林茂 . 知识分子: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基于“德雷福斯事件”的话语权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7): 70-79.

    6. [6]

      徐竹 . 论自我知识的构成主义观点. 学术月刊, 2021, 53(11): 30-38.

    7. [7]

      肖伟胜 . “文化转向”与视觉方法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31-140.

    8. [8]

      纪建勋 . 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四十年学科方法论整体观.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40-149.

    9. [9]

      纪建勋 . 中国比较文学的滥觞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术月刊, 2024, 56(1): 164-175.

    10. [10]

      张静 . 从特殊中发现一般. 学术月刊, 2022, 54(3): 142-150.

    11. [11]

      张春满郭苏建 . 政党中心主义中西比较:21世纪的大分流. 学术月刊, 2023, 55(3): 82-92.

    12. [12]

      韩水法 .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7): 5-24.

    13. [13]

      孟捷,朱宝清 . 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5-40.

    14. [14]

      徐 晋 . 离散主义:理论、方法与应用. 学术月刊, 2018, 50(03): 98-114.

    15. [15]

      郭台辉 . 历史社会学方法论的分化来源. 学术月刊, 2019, 51(12): 81-94.

    16. [16]

      叶成城唐世平 . 超越“大分流”的现代化比较研究:时空视角下的历史、方法与理论. 学术月刊, 2021, 53(5): 77-86.

    17. [17]

      胡玉鸿 . 法学方法论的属性定位、发生契机与体系构造. 学术月刊, 2023, 55(4): 17-32.

    18. [18]

      牛文君 .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Auslegung”概念的廓清与重塑.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23, 33.

    19. [19]

      王馨曼 .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论拉布里奥拉、蒙多尔佛、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学术月刊, 2024, 56(3): 44-52.

    20. [20]

      王锺陵 .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及其剧作.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16-12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56
  • HTML全文浏览量:  2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0-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

    作者简介: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摘要: 在《士与中国文化》中余英时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因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所在。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士即便真的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关怀社会公共价值的特征,但这和士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仍然是两个概念。现代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独立于社会公权力之外的一个社会知识文化阶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职能高度分化的产物。余英时试图通过赋予士以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来论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但无论是在对士的社会身份的把握上还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上都产生了一定的思想错误。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