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

杨国荣

引用本文: 杨国荣.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J]. 学术月刊, 2024, 56(2): 33-44. shu
Citation:  YANG Guorong. Rituals as the Normative System——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lassic Studies in The Rituals,Rituals of Zhou Dynasty,and The Book of Ritual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2): 33-44. shu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

    作者简介: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上海200241)。;
  •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22JJD720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21JZD018)、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2

Rituals as the Normative System——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lassic Studies in The Rituals,Rituals of Zhou Dynasty,and The Book of Rituals

  • CLC number: B2

  • 摘要: 礼既与政治、伦理的体制相关,也以当然之则为内容。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考察三礼(《仪礼》《周礼》《礼记》),首先应当关注其中的规范性观念。作为规范系统,礼属于当然之则,涉及社会领域的不同方面:从日常生活到政治践行,从个体的饮食起居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几乎所有相关事宜,礼都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以规范为内容,礼包含目的意蕴,后者又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为前提,与之相联系,礼(规范)既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指向合理社会秩序的建构,在这一意义上,“做什么”与“是什么”彼此交融。相应于人的行为(做事)过程,礼同时涉及手段,并以“如何做”为关注之点。从内容看,三礼对“如何做”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其中呈现的首先是行为的方式、程序。作为行为的规范,礼本身并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其存在关乎多重根据。从根本上说,礼乃是得之现实而又还治现实,其规范作用(当然之义)无法与实然和必然分离,但同时,礼又蕴含人的价值理想,从而有别于单纯的自然法则。礼的不同根据包含着实质的意义,其变通则体现了对规范形式的扬弃。广而言之,作为当然之则的礼难以回避实质与形式之辨。在礼与乐、礼与情、礼与理等关系中,礼的实质之维与形式方面得到具体的彰显。
    1. [1]

      陈恒 . 研究手段、知识更新与价值诉求.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1-12.

    2. [2]

      卞绍斌 . 法则与自由:康德定言命令公式的规范性阐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3): 42-56.

    3. [3]

      杨帆 .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 学术月刊, 2022, 54(12): 93-105.

    4. [4]

      叶琼琼王泽龙 . 论虚词与穆旦诗歌形式的现代革新.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04-112.

    5. [5]

      蔡纪风 . 同光之际的西礼知识、体验与译介. 学术月刊, 2022, 54(4): 197-209.

    6. [6]

      陈雅文 . 程序与实质:一种对罗尔斯的辩护与批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58.

    7. [7]

      袁志刚袁婷 . 中国式金融扩张的渠道与风险积累的实质. 学术月刊, 2017, 49(11): 34-48.

    8. [8]

      胡安宁 . 实质认同与图式关联:对文化作用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34-147.

    9. [9]

      徐碧辉 . 自然的人化、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17-126.

    10. [10]

      贺桂梅 .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41-152.

    11. [11]

      陈伟 . 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学术月刊, 2019, 51(8): 122-131.

    12. [12]

      侯体健 . 复调的戏谑:《文房四友除授集》的形式创造与文学史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23-132.

    13. [13]

      易棉阳 . 生产队集体劳动中的社员机会主义行为:表现形式与形成机理.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06-115.

    14. [14]

      房慧颖 .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价值定位与规范化构造. 学术月刊, 2022, 54(7): 117-125.

    15. [15]

      陈怡俊 . 身份转换策略与社会规范的动态平衡. 学术月刊, 2017, 49(08): 30-41.

    16. [16]

      王文胜 . 《民法总则》与原有法律司法解释之间的规范竞合及其处理.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19.

    17. [17]

      汪洋 . 民法典无因管理的内外体系与规范呈现.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08-120.

    18. [18]

      武新军 .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 学术月刊, 2021, 53(4): 162-172.

    19. [19]

      陈洪杰 .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学术月刊, 2021, 53(6): 137-147.

    20. [20]

      石冠彬 .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范构造与价值定位. 学术月刊, 2022, 54(4): 121-13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59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

    作者简介: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上海20024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22JJD720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21JZD018)、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礼既与政治、伦理的体制相关,也以当然之则为内容。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考察三礼(《仪礼》《周礼》《礼记》),首先应当关注其中的规范性观念。作为规范系统,礼属于当然之则,涉及社会领域的不同方面:从日常生活到政治践行,从个体的饮食起居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几乎所有相关事宜,礼都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以规范为内容,礼包含目的意蕴,后者又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为前提,与之相联系,礼(规范)既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指向合理社会秩序的建构,在这一意义上,“做什么”与“是什么”彼此交融。相应于人的行为(做事)过程,礼同时涉及手段,并以“如何做”为关注之点。从内容看,三礼对“如何做”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其中呈现的首先是行为的方式、程序。作为行为的规范,礼本身并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其存在关乎多重根据。从根本上说,礼乃是得之现实而又还治现实,其规范作用(当然之义)无法与实然和必然分离,但同时,礼又蕴含人的价值理想,从而有别于单纯的自然法则。礼的不同根据包含着实质的意义,其变通则体现了对规范形式的扬弃。广而言之,作为当然之则的礼难以回避实质与形式之辨。在礼与乐、礼与情、礼与理等关系中,礼的实质之维与形式方面得到具体的彰显。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