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

姚泽麟

引用本文: 姚泽麟.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J]. 学术月刊, 2024, 56(1): 127-140. shu
Citation:  YAO Zelin. Professional Ethics in Sociology: The Origins of the Concept and the Re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 127-140. shu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

    作者简介: 姚泽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上海200062)。;
  •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的医生职业伦理研究”(18BSH08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C91

Professional Ethics in Sociology: The Origins of the Concept and the Re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 CLC number: C91

  • 摘要: 现代社会的运行需要恰当的精神基础,而职业也离不开职业伦理的支撑。目前职业伦理在社会学领域中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依据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职业伦理的内涵应该同时从“意义—规范”的双重维度进行理解。而当代中国的职业伦理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特殊主义伦理、自我主义价值观与职业工作意义感的缺失。这些挑战的存在导致职业人士很难在现实的职业生活中坚守和遵循其所宣称的职业伦理,从而造成职业伦理的困境。这些困境一方面说明职业工作缺乏终极意义的支撑,尤其反映出改革开放后,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式微,尚无替代性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填补其空缺;另一方面亦反映了职业伦理无法对执业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偏离和失范成为常态。这些困境的发生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土壤、组织情境和职业身份与角色,而对这些社会基础的理解必须以反思源自西方的职业伦理概念为前提,并注重考察本土社会文化与西方职业制度的互动和交融。
    1. [1]

      孙春晨 . 伦理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12-216.

    2. [2]

      叶岸滔 . 道德增强:伦理困境与自然主义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03): 40-47.

    3. [3]

      计海庆 . 人类增强伦理中的伦理自然主义批判. 学术月刊, 2020, 52(9): 39-47.

    4. [4]

      冯莎张志培 . 掠夺与归还:西方争议性遗产的伦理困境.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86-199.

    5. [5]

      甘绍平 .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 学术月刊, 2022, 54(12): 5-14.

    6. [6]

      陈雅文 .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7): 22-30.

    7. [7]

      张会永 . 动物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论. 学术月刊, 2020, 52(8): 56-66, 82.

    8. [8]

      张春光 . 儒家伦理的现代认同危机及现实回应. 学术月刊, 2021, 53(10): 30-44.

    9. [9]

      陈堂发 . 媒介文化:伦理抑或权利范畴生活方式.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51-158, 179.

    10. [10]

      王庆节 . 道德感动与儒家的德性示范伦理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8): 32-39.

    11. [11]

      卞绍斌 . 尊严与必然性:康德伦理思想的伍德式阐释. 学术月刊, 2021, 53(6): 31-44.

    12. [12]

      龚群 . 回到行为者本身:当代德性伦理学的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7-29.

    13. [13]

      柯马丁 . 超越本土主义:早期中国研究的方法与伦理.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12-121.

    14. [14]

      夏中义 .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 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 学术月刊, 2018, 50(9): 121-130.

    15. [15]

      龚群 . 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法则与自然法则. 学术月刊, 2021, 53(8): 23-30.

    16. [16]

      施璇 . 理性主义幸福论:笛卡尔的伦理学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35-42.

    17. [17]

      赵鹏谢尧雯 . 科技治理的伦理之维及其法治化路径. 学术月刊, 2022, 54(8): 91-104.

    18. [18]

      李义天 . 知觉为什么重要——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1): 54-62.

    19. [19]

      段世磊 .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在日本的影响 —— 以和辻哲郎人间学的伦理学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30-36.

    20. [20]

      吴震 .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知行合一”论 ——以“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4-2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68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

    作者简介:姚泽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的医生职业伦理研究”(18BSH08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现代社会的运行需要恰当的精神基础,而职业也离不开职业伦理的支撑。目前职业伦理在社会学领域中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依据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职业伦理的内涵应该同时从“意义—规范”的双重维度进行理解。而当代中国的职业伦理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特殊主义伦理、自我主义价值观与职业工作意义感的缺失。这些挑战的存在导致职业人士很难在现实的职业生活中坚守和遵循其所宣称的职业伦理,从而造成职业伦理的困境。这些困境一方面说明职业工作缺乏终极意义的支撑,尤其反映出改革开放后,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式微,尚无替代性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填补其空缺;另一方面亦反映了职业伦理无法对执业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偏离和失范成为常态。这些困境的发生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土壤、组织情境和职业身份与角色,而对这些社会基础的理解必须以反思源自西方的职业伦理概念为前提,并注重考察本土社会文化与西方职业制度的互动和交融。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