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解放政治学·生命政治学·无为政治学——现代性批判技术视角的旨趣和逻辑转换

胡大平

引用本文: 胡大平. 解放政治学·生命政治学·无为政治学——现代性批判技术视角的旨趣和逻辑转换[J]. 学术月刊, 2018, 50(01): 30-45.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01): 30-45. shu

解放政治学·生命政治学·无为政治学——现代性批判技术视角的旨趣和逻辑转换

  • 摘要: 从马克思到尼采、海德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延续至今天,技术始终是现代性批判的中轴,但批判的旨趣、对技术的态度和关于技术逻辑的认知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以解决社会公正和不平等的新文明为目标的生产力视角,以个体生命价值和自由为目标的工具理性批判,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底线的反技术(无为)的政治生态学。这种转换见证了技术在现代性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变迁,从文明的物质基础上升为文明的支配性结构,再颠倒为似乎脱离文明的自主的客体结构。在第三个阶段的临界点上,必须提出以集体生存为目标的控制技术发展的全球经济政治体制改造问题。
    1. [1]

      林青 . 生命政治学中的霍布斯元素. 学术月刊, 2023, 55(9): 22-30.

    2. [2]

      张春满 . 比较政治学中的混合分析方法. 学术月刊, 2017, 49(09): 70-80.

    3. [3]

      杨光斌 . 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 学术月刊, 2020, 52(9): 5-14.

    4. [4]

      任锋 . 中国政治传统研究与历史政治学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20, 52(1): 73-83.

    5. [5]

      黄振华 . 国家治理的家户逻辑:基于田野政治学的分析进路. 学术月刊, 2021, 53(7): 91-104, 178.

    6. [6]

      许超,杨雪冬 . 时代命题与实践导向——议题视角下的百年中国政治学进程. 学术月刊, 2023, 55(5): 83-93.

    7. [7]

      陶庆梁晓安 .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8. [8]

      莫伟民 . 见证“异识”——利奥塔的哲学政治学探究. 学术月刊, 2024, 56(2): 45-56.

    9. [9]

      王正绪 . 秩序与繁荣:政治学原初问题的制度主义解释. 学术月刊, 2022, 54(3): 110-123.

    10. [10]

      张树平 . 改变生活的政治与改变政治的生活:一种历史政治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9): 110-120.

    11. [11]

      桑玉成马天航 . 中国政治学40年:议题设置与政治发展. 学术月刊, 2019, 51(12): 60-70.

    12. [12]

      王中原郭苏建 .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40年:历程、挑战与前景. 学术月刊, 2018, 50(12): 75-85.

    13. [13]

      林青 .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 学术月刊, 2016, 48(05): 56-62.

    14. [14]

      白刚 .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转换. 学术月刊, 2017, 49(12): 60-68.

    15. [15]

      李筠 . “自由”的一致性—— 论林肯重塑美国政治和宪法结构的基本逻辑. 学术月刊, 2017, 49(01): 76-85.

    16. [16]

      张凤阳 . 人民VS.国王:断头台上的政治现代性事件. 学术月刊, 2016, 48(10): 77-90.

    17. [17]

      孙亮 .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21.

    18. [18]

      林奇富殷昊 .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代表性的视角. 学术月刊, 2020, 52(10): 77-88.

    19. [19]

      刘守英汪广龙 . 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 48-62.

    20. [20]

      莫伟民 . 奈格里的生命政治生产及其与福柯思想的歧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8): 58-6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8
  • 文章访问数:  29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6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解放政治学·生命政治学·无为政治学——现代性批判技术视角的旨趣和逻辑转换

摘要: 从马克思到尼采、海德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延续至今天,技术始终是现代性批判的中轴,但批判的旨趣、对技术的态度和关于技术逻辑的认知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以解决社会公正和不平等的新文明为目标的生产力视角,以个体生命价值和自由为目标的工具理性批判,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底线的反技术(无为)的政治生态学。这种转换见证了技术在现代性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变迁,从文明的物质基础上升为文明的支配性结构,再颠倒为似乎脱离文明的自主的客体结构。在第三个阶段的临界点上,必须提出以集体生存为目标的控制技术发展的全球经济政治体制改造问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