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

赵晶

引用本文: 赵晶.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J].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9-161. shu
Citation:  ZHAO Jing.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9): 149-161. shu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

  • 摘要: 日本的宋史学者立足《名公书判清明集》,试图回应法律社会学家和清代法制史学者对传统中国司法文化的讨论。他们以听讼的定性为起点,衍生出深化法源理解、辨析司法官审判风格、构建“健讼”评价等三个研究方向。在法源理解上,由于“情”“理”等内涵与功能具有多元性,法源之间也存在着重合、互补或矛盾的复杂关系,需要细致辨别,才能精准定性某一司法官的审判特色。在司法官的审判风格上,地域性与群体性被用于解释他们之间的差异,然而这种解释面临三个风险:是否真的存在差异?地域性与群体性的解释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这种解释路径是否考虑到了历时性变迁与共时性的差异?在“健讼”评价上,由于唐代以前虽然诉讼多发、却未见“健讼”论述,所以“健讼”成为宋代以后诉讼文化的关键词,需要从司法官的主观意识领域入手,去寻找诉讼制度上的影响,以及《清明集》这类文献编纂成书的时代背景等。
    1. [1]

      刘志强 . 人权司法保障对新行政诉讼法完善的规制. 学术月刊, 2016, 48(12): 95-101.

    2. [2]

      张立文 . 体用一源论. 学术月刊, 2020, 52(4): 5-22, 34.

    3. [3]

      侯庆斌 . 晚清中外会审制度中华洋法官的法律素养与审判风格—— 以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65-176.

    4. [4]

      王帅一 . “无法”之讼: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田土细故.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06-120.

    5. [5]

      丁进 . 《周礼》“官属法”新说.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65-175.

    6. [6]

      关保英 . 恶法非法论. 学术月刊, 2017, 49(11): 89-127.

    7. [7]

      陈建华 .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8. [8]

      陈晓明 .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白鹿原》与“90年代”的历史源起. 学术月刊, 2018, 50(5): 111-127.

    9. [9]

      孙海波 . 道德立法的法哲学省思. 学术月刊, 2021, 53(5): 106-119.

    10. [10]

      陈越峰 . 风险行政的行为法构造. 学术月刊, 2020, 52(6): 98-110, 97.

    11. [11]

      ● 何志鹏○ 宋瑞琛 . 国际法的四重意象与中国国际法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6): 209-216.

    12. [12]

      何志鹏申天娇 . 国际软法在全球治理中的效力探究. 学术月刊, 2021, 53(1): 103-116.

    13. [13]

      黄瑞成 . 施特劳斯《哲学与律法》中的自然法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5): 27-33.

    14. [14]

      韩立新 .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4): 5-16.

    15. [15]

      郑少华王慧 . 环境法的定位及其法典化. 学术月刊, 2020, 52(8): 129-141.

    16. [16]

      陈金钊 . 返回拟制探寻法思维的逻辑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1): 117-129.

    17. [17]

      谢晶 . 清律“财产犯罪”体系的比较法阐释. 学术月刊, 2023, 55(10): 99-108.

    18. [18]

      杨帆 .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 学术月刊, 2022, 54(12): 93-105.

    19. [19]

      武飞 . 论经验法则在刑事司法裁判中的论证. 学术月刊, 2021, 53(11): 99-110.

    20. [20]

      陈景良王小康 . 宋代司法中的事实认知与法律推理. 学术月刊, 2020, 52(2): 95-11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1856
  • HTML全文浏览量:  15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8

摘要: 日本的宋史学者立足《名公书判清明集》,试图回应法律社会学家和清代法制史学者对传统中国司法文化的讨论。他们以听讼的定性为起点,衍生出深化法源理解、辨析司法官审判风格、构建“健讼”评价等三个研究方向。在法源理解上,由于“情”“理”等内涵与功能具有多元性,法源之间也存在着重合、互补或矛盾的复杂关系,需要细致辨别,才能精准定性某一司法官的审判特色。在司法官的审判风格上,地域性与群体性被用于解释他们之间的差异,然而这种解释面临三个风险:是否真的存在差异?地域性与群体性的解释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这种解释路径是否考虑到了历时性变迁与共时性的差异?在“健讼”评价上,由于唐代以前虽然诉讼多发、却未见“健讼”论述,所以“健讼”成为宋代以后诉讼文化的关键词,需要从司法官的主观意识领域入手,去寻找诉讼制度上的影响,以及《清明集》这类文献编纂成书的时代背景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