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康德与福柯:被误读的“启蒙”及其后现代思想效应

聂敏里

引用本文: 聂敏里. 康德与福柯:被误读的“启蒙”及其后现代思想效应[J]. 学术月刊, 2023, 55(9): 14-21. shu
Citation:  NIE Minli. Kant and Foucault: The Misread “Enlightenment” and Its Postmodern Intellectual Effects[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9): 14-21. shu

康德与福柯:被误读的“启蒙”及其后现代思想效应

    作者简介: 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 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XNL027)资助

  • 中图分类号: B5

Kant and Foucault: The Misread “Enlightenment” and Its Postmodern Intellectual Effects

  • CLC number: B5

  • 摘要: 康德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是一篇被人们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关于启蒙的论文,但是,对这篇论文中的启蒙概念却存在着广泛的误解和分歧,这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公开运用和私人运用的区分上。劳尔森的文章《颠覆性的康德:“公共的”和“公共性”的词汇》为我们正确理解这一区分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史背景。由此,通过联系康德的其他论述,我们才能把握康德启蒙概念的三层完整含义:“自己思维”“站在他人的地位上思维”和“与自身一致地思维”。福柯的《何为启蒙》只是对康德启蒙概念第一个层次的基于其解构主义立场的片面理解,由此,也就显示了被误读的“启蒙”的后现代思想效应。
    1. [1]

      李立 . 想象的理性.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50-159.

    2. [2]

      刘超 . 铁蹄下的“救亡式启蒙”——“艺文志派”的文化民族主义策略.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33-142.

    3. [3]

      孙小玲 . 道德分歧与建构主义的实践理性观. 学术月刊, 2022, 54(11): 30-37, 83.

    4. [4]

      詹玲 . 启蒙视野下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流变. 学术月刊, 2019, 51(4): 128-138.

    5. [5]

      金滢坤 . 唐五代儒家经典的启蒙教育.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40-148.

    6. [6]

      陈云松 . 社会计算在文化社会学中的运用. 学术月刊, 2022, 54(1): 138-145.

    7. [7]

      施璇 . 理性主义幸福论:笛卡尔的伦理学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35-42.

    8. [8]

      孙向晨 .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5-27.

    9. [9]

      许小亮 . 纯粹理性的法律构造——《纯粹理性批判》的法哲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16, 48(07): 66-78.

    10. [10]

      夏莹 .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7-29.

    11. [11]

      陈晓明 . 论“新理性精神”的审美意涵.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48-159.

    12. [12]

      高瑞泉 . 学术创新与论辩合理性的扩充. 学术月刊, 2016, 48(09): 5-7.

    13. [13]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14. [14]

      韦 森 .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 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2): 58-69.

    15. [15]

      李智君 . 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之中央 —— 唐代僧人运用佛教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的方法研究.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21-131.

    16. [16]

      罗梁波 . 行政理性场景的演变格局:传统、现实与未来. 学术月刊, 2019, 51(5): 58-71.

    17. [17]

      郑彧 . 商法思维的逻辑基础. 学术月刊, 2016, 48(06): 85-92.

    18. [18]

      李磊 . “韩”号的建构与解构. 学术月刊, 2020, 52(5): 153-162.

    19. [19]

      丁为祥 .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 学术月刊, 2017, 49(05): 31-39.

    20. [20]

      张明军 . 工具理性与自由政治浪漫主义形态. 学术月刊, 2021, 53(12): 85-9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119
  • HTML全文浏览量:  3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康德与福柯:被误读的“启蒙”及其后现代思想效应

    作者简介: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XNL027)资助

摘要: 康德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是一篇被人们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关于启蒙的论文,但是,对这篇论文中的启蒙概念却存在着广泛的误解和分歧,这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公开运用和私人运用的区分上。劳尔森的文章《颠覆性的康德:“公共的”和“公共性”的词汇》为我们正确理解这一区分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史背景。由此,通过联系康德的其他论述,我们才能把握康德启蒙概念的三层完整含义:“自己思维”“站在他人的地位上思维”和“与自身一致地思维”。福柯的《何为启蒙》只是对康德启蒙概念第一个层次的基于其解构主义立场的片面理解,由此,也就显示了被误读的“启蒙”的后现代思想效应。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