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

刘琪

引用本文: 刘琪.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J].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50-159. shu
Citation:  Qi LIU. Ignorance of Minzu and Holism on the Study of Minzu Society[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11): 150-159. shu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从魁阁时期的两个研究文本谈起

    作者简介: 刘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41);
  • 中图分类号: C95

Ignorance of Minzu and Holism on the Study of Minzu Society

  • Available Online: 2020-11-20

    CLC number: C95

  • 摘要: 魁阁时期两个”民族地区“的研究文本−许烺光的《祖荫下》与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其所呈现的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与知识关怀,对于当前的民族研究仍旧有着借鉴意义。在20世纪40年代,无论是当地人自身还是外来研究者,都没有按照今天的民族分类来认识周边的社会世界,因此,在研究文本中,“民族”是缺失的,可见的是对社会整体性的关注,以及对具有普遍社会科学意义的理论的追寻。建国后,随着民族识别的完成与民族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民族”亦成为了学术研究中的概念框架。此后的民族学研究,出现了一些内在的困境,近年来,关于更新民族学知识体系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民族研究,应当被纳入中国整体性的叙述,对民族地区“整体社会”的关照,当是民族研究的应有之义。
    1. [1]

      夏国军 . 美国哲学整体论思潮的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分形. 学术月刊, 2021, 53(10): 45-59.

    2. [2]

      侯猛 . 法律的经验研究范式:以规范研究为参照. 学术月刊, 2021, 53(3): 99-105.

    3. [3]

      蒙海亮 . 多学科融合与古代民族谱系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200-216.

    4. [4]

      钱力成 .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5. [5]

      常安 . 缔造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学术月刊, 2019, 51(9): 95-108.

    6. [6]

      周武,张洪彬 . 绘制更为通贯整体的学术地图—— 周武研究员访谈. 学术月刊, 2018, 50(6): 178-184.

    7. [7]

      贺桂梅 .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41-152.

    8. [8]

      郁振华 . 论哲学中的实践转向. 学术月刊, 2023, 55(12): 5-15.

    9. [9]

      权衡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论纲. 学术月刊, 2021, 53(2): 5-12.

    10. [10]

      姚文放 . 社会整体性的表征:卡勒“理论”的生产性.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42-149.

    11. [11]

      纪建勋 . 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四十年学科方法论整体观.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40-149.

    12. [12]

      刘少杰 . 中国网络社会的交往实践和发展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8): 105-117.

    13. [13]

      杨卫华 . 英国在华传教政治的地方实践:福州乌石山案再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44-161.

    14. [14]

      王晴佳,杨力 . 情感史研究的跨学科实践——以日本情感史发展为例的讨论.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9-179.

    15. [15]

      王元骧 . 关于推进“人生论美学”研究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11): 99-134.

    16. [16]

      肖伟胜 . “文化转向”与视觉方法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31-140.

    17. [17]

      郑宗义 . 论张载气学研究的三种路径. 学术月刊, 2021, 53(5): 29-38.

    18. [18]

      岳林 . 论隐私的社会生成机制. 学术月刊, 2019, 51(6): 104-116.

    19. [19]

      蒋德海 . 论作为道德基础的社会正义. 学术月刊, 2022, 54(12): 81-92.

    20. [20]

      邹诗鹏 . 试论民族的层次及其样态. 学术月刊, 2022, 54(10): 5-2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1202
  • HTML全文浏览量:  228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1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

    作者简介:刘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41)

摘要: 魁阁时期两个”民族地区“的研究文本−许烺光的《祖荫下》与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其所呈现的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与知识关怀,对于当前的民族研究仍旧有着借鉴意义。在20世纪40年代,无论是当地人自身还是外来研究者,都没有按照今天的民族分类来认识周边的社会世界,因此,在研究文本中,“民族”是缺失的,可见的是对社会整体性的关注,以及对具有普遍社会科学意义的理论的追寻。建国后,随着民族识别的完成与民族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民族”亦成为了学术研究中的概念框架。此后的民族学研究,出现了一些内在的困境,近年来,关于更新民族学知识体系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民族研究,应当被纳入中国整体性的叙述,对民族地区“整体社会”的关照,当是民族研究的应有之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