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关锋

引用本文: 关锋.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J]. 学术月刊, 2022, 54(5): 16-27. shu
Citation:  Feng GUAN. “Brenner Deba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Thought[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5): 16-27. shu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作者简介: 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31);
  • 中图分类号: B0

“Brenner Deba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Thought

  • Available Online: 2022-05-20

    CLC number: B0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发生、持续近20年的“布伦纳辩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发起人布伦纳赓续英国史学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经验的传统,在著名的“多布−斯威齐之争”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进行独特阐析,强调地主、自耕农、佃农之间的阶级斗争及其形塑的社会财产关系,才是“过渡”发生、完成的关键。由此,布伦纳左右开弓,既和诸如人口决定论、商业或贸易决定论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争辩,也和主张生产力决定论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争辩。“布伦纳辩论”使很多马克思主义者卷入其间,直接催生了当下颇有影响的“政治马克思主义”,也同时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史、阐释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如如何理解“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最初形态到底是农业的还是工业的;在更深层次上,则牵涉如何对待生产力决定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归属。对之仔细梳理和认真挖掘,对建构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1. [1]

      刘晓欣刘骏民 .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学术月刊, 2020, 52(12): 42-56.

    2. [2]

      王馨曼 .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论拉布里奥拉、蒙多尔佛、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学术月刊, 2024, 56(3): 44-52.

    3. [3]

      文哲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06-211.

    4. [4]

      孔伟宇 . 马克思生产话语的出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8-23.

    5. [5]

      陶庆梁晓安 .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6. [6]

      季勇刘怀玉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评价 ( 2009—2018 年 ). 学术月刊, 2023, 55(1): 208-216.

    7. [7]

      张笑夷刘怀玉 .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学术月刊, 2020, 52(3): 34-42, 33.

    8. [8]

      赖大仁 .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与理论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23-130.

    9. [9]

      李圣传 .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04-112.

    10. [10]

      何萍 . 当代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史语境及其建构. 学术月刊, 2016, 48(05): 34-45.

    11. [11]

      韩庆祥 . 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 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9): 5-14.

    12. [12]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13. [13]

      陈学明马拥军罗骞姜国敏 . 论新时期中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3): 5-18.

    14. [14]

      李维武 . 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26-41.

    15. [15]

      张永清 .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 学术月刊, 2022, 54(3): 172-182, 224.

    16. [16]

      何玉长王伟 . 数字生产力的性质与应用. 学术月刊, 2021, 53(7): 55-66.

    17. [17]

      刘日明 .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学术月刊, 2020, 52(4): 23-34.

    18. [18]

      王玮陈亚军 . 评麦克道威尔与布兰顿的“经验”之争. 学术月刊, 2018, 50(11): 28-37.

    19. [19]

      孙周兴 .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学术月刊, 2019, 51(6): 5-12.

    20. [20]

      张凤林 .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再认识. 学术月刊, 2021, 53(2): 50-6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309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5-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作者简介: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发生、持续近20年的“布伦纳辩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发起人布伦纳赓续英国史学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经验的传统,在著名的“多布−斯威齐之争”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进行独特阐析,强调地主、自耕农、佃农之间的阶级斗争及其形塑的社会财产关系,才是“过渡”发生、完成的关键。由此,布伦纳左右开弓,既和诸如人口决定论、商业或贸易决定论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争辩,也和主张生产力决定论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争辩。“布伦纳辩论”使很多马克思主义者卷入其间,直接催生了当下颇有影响的“政治马克思主义”,也同时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史、阐释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如如何理解“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最初形态到底是农业的还是工业的;在更深层次上,则牵涉如何对待生产力决定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归属。对之仔细梳理和认真挖掘,对建构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