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胡大雷

引用本文: 胡大雷.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J].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39-148.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1): 139-148. shu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 摘要: 古代“立言不朽”起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世人肯定臧文仲“立言”在事功层面的社会价值,这是对文人以言语参政的社会价值的认定;“立言不朽”,指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能令个体生命得以“不朽”延续。第二阶段,有着臧文仲“立言不朽”、扬名后世的榜样,又有解决社会大变动时代重大问题的需要,诸子“立言”盛行,且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诸子的自由、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其“立言”也有充分的独特思考、独立意志,呈现出“成一家之言”的百家争鸣特点;“立言”由事功效益更多地转化为思想、理论的表述和论证。第三阶段,曹魏时期,视文字撰作为“内兴文学”的政权建设,称国家、朝廷通过文化建设的“立言”亦可“不朽”,“立言”与“不朽”都升华到新的层面;正是由于文化建设,曹操招揽各种文才,曹丕更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服务,并以理论建设的子书为尚。至此,“立言不朽”有了两大走向,一是政治化,即为国家文化建设服务;二是普及化,所有的文人、凡是写出来的文字皆为“立言”,以文字形式使思想、名字得以流传,皆能“不朽”。因此,文士的身份也由此二者定位。
    1. [1]

      周盼,房莉杰 . 从身份到股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共同体困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23-135.

    2. [2]

      岳经纶方珂 . 从“社会身份本位”到“人类需要本位”: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 学术月刊, 2019, 51(2): 68-77.

    3. [3]

      刘亚秋 .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学术月刊, 2023, 55(6): 125-139.

    4. [4]

      陈平冯贤亮 .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学术月刊, 2020, 52(6): 148-161, 178.

    5. [5]

      徐赣丽 . 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17-126.

    6. [6]

      钭晓东黄秀蓉 . 利益博弈- 文化征服- 身份认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深层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9): 91-101.

    7. [7]

      尤陈俊 . 法治建设的国家能力基础:从国族认同建构能力切入. 学术月刊, 2020, 52(10): 89-99.

    8. [8]

      徐贤樑 . 从“意识的发现之旅”到“精神的奥德赛”. 学术月刊, 2022, 54(6): 167-178.

    9. [9]

      贺来 .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2.

    10. [10]

      张先清刘长仪 . 从“他者”到“国民”.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42-152.

    11. [11]

      高富平 . 论个人信息处理中的个人权益保护. 学术月刊, 2021, 53(2): 107-124.

    12. [12]

      刘碧波李一达 . 从教派之争到文化战争—— 美国政教分离的宪法实践. 学术月刊, 2017, 49(01): 92-103.

    13. [13]

      罗梁波 . 国家治理的技术框架:从管理工程到社会工程的空间重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02-117.

    14. [14]

      贺来 . 从“概念的普遍性”到“实践的普遍性”. 学术月刊, 2022, 54(9): 5-13.

    15. [15]

      李硕董铁柱 . 《真诰》中的仙人、灵媒与学道者 —— 兼从“灵媒更替事件”论《真诰》文本的真实性.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76-184.

    16. [16]

      程雪阳 . 从家国到人民共和国:“天下−中国”转型的历史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5): 107-118.

    17. [17]

      吴思远 . 从“权力主导”到“权利本位”:刑事在线诉讼的法治悖反与归位. 学术月刊, 2024, 56(2): 124-135.

    18. [18]

      胡凌 . 从开放资源到基础服务:平台监管的新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2): 96-108.

    19. [19]

      陶东风 . 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讲述大屠杀的两种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27-138.

    20. [20]

      王子夔 . 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类型”到“分波次”.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77-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2883
  • HTML全文浏览量:  14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摘要: 古代“立言不朽”起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世人肯定臧文仲“立言”在事功层面的社会价值,这是对文人以言语参政的社会价值的认定;“立言不朽”,指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能令个体生命得以“不朽”延续。第二阶段,有着臧文仲“立言不朽”、扬名后世的榜样,又有解决社会大变动时代重大问题的需要,诸子“立言”盛行,且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诸子的自由、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其“立言”也有充分的独特思考、独立意志,呈现出“成一家之言”的百家争鸣特点;“立言”由事功效益更多地转化为思想、理论的表述和论证。第三阶段,曹魏时期,视文字撰作为“内兴文学”的政权建设,称国家、朝廷通过文化建设的“立言”亦可“不朽”,“立言”与“不朽”都升华到新的层面;正是由于文化建设,曹操招揽各种文才,曹丕更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服务,并以理论建设的子书为尚。至此,“立言不朽”有了两大走向,一是政治化,即为国家文化建设服务;二是普及化,所有的文人、凡是写出来的文字皆为“立言”,以文字形式使思想、名字得以流传,皆能“不朽”。因此,文士的身份也由此二者定位。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