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孙小玲. 道德分歧与建构主义的实践理性观. 学术月刊, 2022, 54(11): 30-37, 83.

  • [2]

    吴震. 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 11-22.

  • [3]

    吴震, 刘昊. 论阳明学的良知实体化.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4-21.

  • [4]

    杨乃乔.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 [5]

    黄勇.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学术月刊, 2016, 48(01): 49-66.

  • [6]

    郁振华.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4-30.

  • [7]

    高松. 从动物到AI——对意义理解诸形态的现象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5-27.

  • [8]

    高力克. 社会之镜与先验理性:斯密与康德道德哲学比较. 学术月刊, 2023, 55(5): 26-35.

  • [9]

    周月峰. 从革命到改良:整顿《解放与改造》与“梁启超系”的渐进取向.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82-194.

  • [10]

    王子夔. 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类型”到“分波次”.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77-184.

  • [11]

    吴思远. 从“权力主导”到“权利本位”:刑事在线诉讼的法治悖反与归位. 学术月刊, 2024, 56(2): 124-135.

  • [12]

    吴丽娱. 唐高宗朝“僧道致拜君亲”的论争与龙朔修格. 学术月刊, 2020, 52(4): 154-168, 184.

  • [13]

    陈赟. “继所自出”:“宗统”与“君统”之间的连接. 学术月刊, 2017, 49(09): 39-50.

  • [14]

    孙尚扬.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 [15]

    牛文君.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Auslegung”概念的廓清与重塑.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23, 33.

  • [16]

    徐贤樑. 从“意识的发现之旅”到“精神的奥德赛”. 学术月刊, 2022, 54(6): 167-178.

  • [17]

    贺来.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2.

  • [18]

    游欢孙. 从景祐宫到振英祠:明清宿松石氏祖先故事的创造与演变. 学术月刊, 2019, 51(3): 162-170, 184.

  • [19]

    刘亚秋.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学术月刊, 2023, 55(6): 125-139.

  • [20]

    徐坚. 三角缘神兽镜再检讨:从金石学、以物证史到历史考古学. 学术月刊, 2022, 54(3):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