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瞿骏.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 [2]

    周月峰.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 [3]

    张仲民.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 [4]

    桑兵.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 [5]

    桑兵.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 [6]

    徐佳贵.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 [7]

    韩水法.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 [8]

    何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 [9]

    王波.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 [10]

    刘方喜. 生产工艺学批判: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 学术月刊, 2020, 52(8): 5-15.

  • [11]

    徐秀明. 文化冲突与叙事错位——由《长恨歌》谈王安忆的小说美学及其创作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27-135.

  • [12]

    代 迅. 美学何去?门罗的跨文明比较美学之路.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08-117.

  • [13]

    许明. 美学与认知科学. 学术月刊, 2023, 55(8): 145-165.

  • [14]

    刘成纪.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 学术月刊, 2021, 53(6): 171-182.

  • [15]

    陈平原.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146-166.

  • [16]

    程相占. 审美欣赏理论: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 学术月刊, 2021, 53(2): 151-159.

  • [17]

    吕铁, 李载驰. 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学术月刊, 2022, 54(10): 59-69.

  • [18]

    郭勇健. 美学的两个维度.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151.

  • [19]

    高砚平. 赫尔德论触觉:幽暗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30-139.

  • [20]

    高建平. 美学在世纪之交的复兴. 学术月刊, 2020, 52(6): 111-121,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