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陶. 中西哲学会通视域中的 “内在超越”与“天人合一”.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66-176.

  • [2]

    朱佳峰. 领土权:当代政治哲学论域中的理论图景. 学术月刊, 2018, 50(02): 94-102.

  • [3]

    方松华, 熊务丰. 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构建. 学术月刊, 2021, 53(12): 5-12.

  • [4]

    王炳权.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前瞻. 学术月刊, 2019, 51(6): 64-77.

  • [5]

    ● 黄勇, ○ 王振钰. 用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209-216.

  • [6]

    林忠军. 中国爻变说与韩国丁若镛爻变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10): 30-38.

  • [7]

    韩庆祥. 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 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9): 5-14.

  • [8]

    张兵. 中国哲学的“回返”疑难. 学术月刊, 2019, 51(2): 17-33.

  • [9]

    王庆节, 曹青春. 让哲学说汉语与“从中国来的哲学”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9, 51(8): 179-184.

  • [10]

    程乐松.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学术月刊, 2018, 50(7): 32-38.

  • [11]

    ● 王宁, ○ 邹理. 走向世界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210-216.

  • [12]

    孙向晨, 姚新中, 吴根友. 担当与使命:现时代的中国哲学(笔谈). 学术月刊, 2016, 48(10): 5-17.

  • [13]

    朱人求.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学术月刊, 2016, 48(09): 38-48.

  • [14]

    韩立新.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4): 5-16.

  • [15]

    马胜强, 吴群芳.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结构转型——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域. 学术月刊, 2016, 48(08): 71-80.

  • [16]

    ● 刘康, ○ 颜芳. 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6-184.

  • [17]

    黄小洲.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遗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31-44.

  • [18]

    张汝伦.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1-37.

  • [19]

    颜青山.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 [20]

    周建漳. 科学革命与哲学的可能. 学术月刊, 2023, 55(4): 72-81,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