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骏, 张陈陈. 中国城市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基于不同数据和测量的交叉验证. 学术月刊, 2021, 53(2): 139-150.

  • [2]

    刘霞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增长 —— 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及思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54-62.

  • [3]

    李晟.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学术月刊, 2021, 53(9): 113-128.

  • [4]

    陈钊, 王旸, 黄伟. 中国的企业在尽怎样的社会责任 —— 来自民营部门调查的证据. 学术月刊, 2016, 48(03): 37-47.

  • [5]

    周业安.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9-73.

  • [6]

    马艳, 王琳, 杨培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学术月刊, 2018, 50(10): 58-68.

  • [7]

    马胜强, 吴群芳.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结构转型——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域. 学术月刊, 2016, 48(08): 71-80.

  • [8]

    杨帆.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 学术月刊, 2022, 54(12): 93-105.

  • [9]

    胡友峰.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 [10]

    何大安, 杨益均. 大数据时代政府宏观调控的思维模式. 学术月刊, 2018, 50(5): 68-77.

  • [11]

    袁扬舟, 袁志刚. 房价、土地收益与宏观经济运行. 学术月刊, 2019, 51(7): 31-42.

  • [12]

    戴昕. 重新发现社会规范: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2): 109-123.

  • [13]

    吴文芳, 刘洁. 新技术变革时代“人”的变迁与社会法回应. 学术月刊, 2021, 53(8): 106-122.

  • [14]

    刘愿. 田赋、地租与中国传统社会乡村结构变迁 —— 基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3-67.

  • [15]

    刘作翔.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 学术月刊, 2020, 52(5): 102-112.

  • [16]

    高新民, 傅利华. 主观物理主义:物理主义形态的又一创新. 学术月刊, 2017, 49(02): 44-53.

  • [17]

    范从来, 林键, 程一江.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 学术月刊, 2022, 54(9): 35-45.

  • [18]

    田萍. 宏观要素配置关系理论与中国发展实证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12): 52-61.

  • [19]

    孙向晨.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5-27.

  • [20]

    吴旭阳. 陪审团模式之行为实验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