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熊月之. 上海城市集聚功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 学术月刊, 2021, 53(6): 5-18.

  • [2]

    文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06-211.

  • [3]

    赖大仁.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与理论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23-130.

  • [4]

    陈国政, 朱秋. 现代城市治理动态机制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9): 86-95, 122.

  • [5]

    何萍. 当代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史语境及其建构. 学术月刊, 2016, 48(05): 34-45.

  • [6]

    张一兵. 整体都市主义:重构被金钱化的微观心理氛围. 学术月刊, 2020, 52(6): 17-28, 56.

  • [7]

    孙中伟, 刘林平.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研究四十年:从“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新移民”. 学术月刊, 2018, 50(11): 54-67.

  • [8]

    张福公.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中的机器问题研究及其思想逻辑嬗变. 学术月刊, 2022, 54(6): 11-17.

  • [9]

    侯猛. 法律的经验研究范式:以规范研究为参照. 学术月刊, 2021, 53(3): 99-105.

  • [10]

    姚尚建. 城市叙事与空间重构. 学术月刊, 2016, 48(08): 92-99.

  • [11]

    刘莲莲. 国际公共政策研究与范式创新. 学术月刊, 2017, 49(06): 83-98.

  • [12]

    朱人求.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学术月刊, 2016, 48(09): 38-48.

  • [13]

    姚尚建. 贫困与城市性的纠偏. 学术月刊, 2021, 53(5): 87-95.

  • [14]

    纪竞垚, 刘守英. 代际革命与农民的城市权利. 学术月刊, 2019, 51(7): 43-55.

  • [15]

    李圣传.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04-112.

  • [16]

    关锋. “布伦纳辩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 学术月刊, 2022, 54(5): 16-27.

  • [17]

    陶庆, 梁晓安.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 [18]

    季勇, 刘怀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评价 ( 2009—2018 年 ). 学术月刊, 2023, 55(1): 208-216.

  • [19]

    吴越菲, 文军. 新流动范式:当代移民研究的理论转型及其论争. 学术月刊, 2016, 48(07): 79-88.

  • [20]

    包刚升. 范式的转型:政治科学研究与学术期刊的使命.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