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戴海斌. 近卫笃麿与19、20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49-163.

  • [2]

    黄飞. 从清廷政争看光绪五、六年中日琉球交涉. 学术月刊, 2020, 52(8): 170-184.

  • [3]

    王振忠. 18世纪唐通事眼中的中日贸易与长崎社会. 学术月刊, 2022, 54(5): 183-205.

  • [4]

    屈文生, 万立. 全权、常驻公使与钦差. 学术月刊, 2020, 52(6): 162-178.

  • [5]

    田澍. 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45-157.

  • [6]

    王敏. 苏报案前的《苏报》及相关史事考. 学术月刊, 2024, 56(1): 192-202.

  • [7]

    吴旭阳. 陪审团模式之行为实验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04-116.

  • [8]

    张建斌. 端方与上海报界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3): 197-209.

  • [9]

    刘拥华, 孙宇凡. 关系现在主义的构建. 学术月刊, 2023, 55(3): 126-139.

  • [10]

    王建伟. 王府井与天桥:民国北京的双面叙事.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61-171.

  • [11]

    黄旦.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41-161.

  • [12]

    刘文瑾. 重省《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当下美国学界关于“恶之平庸”的论战. 学术月刊, 2017, 49(04): 93-103.

  • [13]

    唐荣堂. “五卅”前后中共革命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学术月刊, 2022, 54(11): 207-216.

  • [14]

    陈波.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57-173.

  • [15]

    章永乐. “大国协调”与“大妥协”:条约网络、银行团与辛亥革命的路径. 学术月刊, 2018, 50(10): 91-109.

  • [16]

    刘道胜. 清初徽州基层行政与官绅关系. 学术月刊, 2023, 55(7): 190-203.

  • [17]

    马琳.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 学术月刊, 2017, 49(10): 35-45.

  • [18]

    林秋云. 晚清“淫伶”案中的华洋交涉与集团竞争. 学术月刊, 2019, 51(4): 159-173.

  • [19]

    熊月之. 论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6): 133-145.

  • [20]

    熊月之. 上海城市集聚功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 学术月刊, 2021, 53(6):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