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波.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45-166.

  • [2]

    陈晓明.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白鹿原》与“90年代”的历史源起. 学术月刊, 2018, 50(5): 111-127.

  • [3]

    吴晓林. 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5): 72-86.

  • [4]

    侯中军. 1945年中苏谈判前国民政府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外交交涉. 学术月刊, 2021, 53(4): 205-216.

  • [5]

    梅剑华. 意识理解的多元进路与解释鸿沟. 学术月刊, 2023, 55(10): 25-35.

  • [6]

    刘作翔.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 学术月刊, 2020, 52(5): 102-112.

  • [7]

    许纪霖.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 学术月刊, 2021, 53(5): 202-216.

  • [8]

    沈 洁. 作为“枢纽”的庙宇:1920 至1940 年代村落场景中的“现代”与“国家”.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63-178.

  • [9]

    杨乃乔, 姜哲. 性情的学术诉求与多元的学术观念—— 杨乃乔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79-184.

  • [10]

    魏磊杰.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理论构成与多元实践. 学术月刊, 2022, 54(6): 109-124.

  • [11]

    周寻. 多元人文主义视域下的普实克与夏志清. 学术月刊, 2023, 55(10): 157-167.

  • [12]

    许超,杨雪冬. 时代命题与实践导向——议题视角下的百年中国政治学进程. 学术月刊, 2023, 55(5): 83-93.

  • [13]

    姚尚建. 贫困与城市性的纠偏. 学术月刊, 2021, 53(5): 87-95.

  • [14]

    纪竞垚, 刘守英. 代际革命与农民的城市权利. 学术月刊, 2019, 51(7): 43-55.

  • [15]

    冯贤亮. 国家与地方的互动:明末嘉善县域社会的赋役问题及其政治调控. 学术月刊, 2023, 55(4): 181-195.

  • [16]

    张小虎. 论刑法上典型异样因果形态的因果关系特别判断. 学术月刊, 2017, 49(11): 79-115.

  • [17]

    黄旦.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41-161.

  • [18]

    孙尚扬.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 [19]

    盛 垒 权 衡. 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一带一路”的实践逻辑与深化策略. 学术月刊, 2018, 50(04): 46-57.

  • [20]

    杜正贞. 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制度与民俗的“社”—— 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