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平. 王小波与文学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4-143.

  • [2]

    吴俊. 文学史和跨学科学术——文学史周期律和文体文类的功能. 学术月刊, 2023, 55(5): 150-156.

  • [3]

    侯体健. 复调的戏谑:《文房四友除授集》的形式创造与文学史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23-132.

  • [4]

    于树军. 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 ——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25-133.

  • [5]

    徐艳.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28-134.

  • [6]

    吴秀明. 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特点与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25-132.

  • [7]

    项静. 自述与众声:非虚构文学中的素人写作——以范雨素和陈年喜为例. 学术月刊, 2023, 55(5): 168-177.

  • [8]

    贺桂梅.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41-152.

  • [9]

    赖大仁, 张园园.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学术月刊, 2021, 53(1): 172-182.

  • [10]

    斯炎伟.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的理论思维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8-22.

  • [11]

    ● 王宁, ○ 邹理. 走向世界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210-216.

  • [12]

    付建舟.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 [13]

    彭国翔 王 硕. 在世界学术的整体中推进中国的人文学—— 彭国翔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79-184.

  • [14]

    文贵良.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39-150.

  • [15]

    江守义.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基于文论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18-127.

  • [16]

    南帆. 文学:概念建构与娱乐主题的沉浮. 学术月刊, 2021, 53(1): 150-160.

  • [17]

    武新军. 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价值. 学术月刊, 2023, 55(5): 162-167.

  • [18]

    王丛阳. 作为文化与方法的文学语言.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76-179.

  • [19]

    汪正龙.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异.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32-138.

  • [20]

    高玉. 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