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郑宗义. 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学术月刊, 2018, 50(8): 5-19.

  • [2]

    吴震.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知行合一”论 ——以“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4-24.

  • [3]

    郑宗义. 论张载气学研究的三种路径. 学术月刊, 2021, 53(5): 29-38.

  • [4]

    吴震. 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 11-22.

  • [5]

    黄勇.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学术月刊, 2016, 48(01): 49-66.

  • [6]

    林忠军. 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 学术月刊, 2020, 52(9): 28-38.

  • [7]

    徐陶. 中西哲学会通视域中的 “内在超越”与“天人合一”.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66-176.

  • [8]

    吴震, 刘昊. 论阳明学的良知实体化.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4-21.

  • [9]

    王铭铭.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9, 51(8): 143-167, 178.

  • [10]

    杨泽波. 跨越气论的“卡夫丁峡谷”. 学术月刊, 2017, 49(12): 52-59.

  • [11]

    吕思静. 孤虚术:中国古代军事占卜. 学术月刊, 2018, 50(5): 163-171.

  • [12]

    彭国翔. “治气”与“养心”:荀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学术月刊, 2019, 51(9): 18-31.

  • [13]

    丁为祥.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 学术月刊, 2017, 49(05): 31-39.

  • [14]

    丁为祥.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 学术月刊, 2019, 51(3): 5-16.

  • [15]

    张洁宇. 感于气物,发为诗文—— 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季候书写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16, 48(01): -.

  • [16]

    张立文. 体用一源论. 学术月刊, 2020, 52(4): 5-22, 34.

  • [17]

    张广婷.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政治经济的理论创新——一个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3, 55(9): 43-57.

  • [18]

    张静. 从特殊中发现一般. 学术月刊, 2022, 54(3): 142-150.

  • [19]

    程大中,唐雨桐,邵心怡.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链网络基础. 学术月刊, 2023, 55(9): 31-42.

  • [20]

    仲霞. “美学是第一哲学”的中国论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16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