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长安.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重构论.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34-143, 155.

  • [2]

    文学武. 京派诗论与中国现代新诗合法性理论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12-122.

  • [3]

    王皓. 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中国气象学.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71-184.

  • [4]

    徐赣丽. 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17-126.

  • [5]

    蔡继明, 郑敏思, 刘梦醒. 判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 学术月刊, 2019, 51(9): 46-56.

  • [6]

    汤哲声. 如何评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和价值评析. 学术月刊, 2019, 51(4): 121-127, 138.

  • [7]

    范晓光.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 学术月刊, 2024, 56(1): 115-126.

  • [8]

    储翔. 专利侵权警告行为的正当性判断标准.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02-111.

  • [9]

    生安锋. 后理论时代的后殖民诗学. 学术月刊, 2022, 54(4): 155-163.

  • [10]

    郑戈. 学术主体意识与国际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规则往何处去?.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3-14.

  • [11]

    李贵. 汴京气象:宋代文学中东京的声音景观与身份认同. 学术月刊, 2022, 54(1): 167-177.

  • [12]

    李智君. 北魏佛教对洛阳都城景观的时空控制. 学术月刊, 2020, 52(7): 155-170.

  • [13]

    仲霞.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2-16.

  • [14]

    . 国际英文期刊《中国文学与文化》第九卷十七期目录. 学术月刊, 2022, 54(5): 1-2.

  • [15]

    沈国明.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9): 96-110.

  • [16]

    贾钦涵. 西方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受容与变迁. 学术月刊, 2019, 51(6): 152-178.

  • [17]

    马戎.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学术月刊, 2019, 51(2): 167-175.

  • [18]

    欧阳友权, 邓祯. 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形塑与进路. 学术月刊, 2020, 52(3): 132-140.

  • [19]

    张法. 琴-性-禁:中国远古琴瑟在音乐与文化中交织演进.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00-112.

  • [20]

    黄昌勇, 解学芳. 中国城市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