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友峰.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 [2]

    杨春时.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 [3]

    刘旭光.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学术月刊, 2019, 51(6): 129-142.

  • [4]

    余开亮. 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 学术月刊, 2019, 51(2): 130-1.

  • [5]

    葛永海.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学术月刊, 2016, 48(03): 90-103.

  • [6]

    仲霞.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2-16.

  • [7]

    陈晓明. 论“新理性精神”的审美意涵.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48-159.

  • [8]

    周宪.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 学术月刊, 2023, 55(6): 140-149.

  • [9]

    姚文放. 审美与政治之间回环往复的“韵律”—— 弗·詹姆逊的生产性文学批评.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0-148.

  • [10]

    颜翔林. 审美体验及其性质与对象. 学术月刊, 2018, 50(7): 150-158.

  • [11]

    程相占. 审美欣赏理论: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 学术月刊, 2021, 53(2): 151-159.

  • [12]

    朱立元, 张蕴贤. 新审美主义初探——透视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面相.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16-130.

  • [13]

    王耘. 论佛教“相”文化对审美意象创构的三重影响. 学术月刊, 2019, 51(2): 137-1.

  • [14]

    刘旭光. 审美灵境论. 学术月刊, 2022, 54(7): 149-160.

  • [15]

    刘旭光.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 [16]

    王晓升. 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中的唯物论倾向——阿多诺的审美理论及其启示. 学术月刊, 2024, 56(1): 33-42.

  • [17]

    刘熠. 官府与民间的离合:清末四川基层书院改办学堂的历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52-165.

  • [18]

    周保欣. 重建史料与理论研究的新平衡.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3-16.

  • [19]

    崔永东. 社会司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建. 学术月刊, 2017, 49(06): 99-110.

  • [20]

    林忠军. 中国当代易学的反思与重建. 学术月刊, 2023, 55(1):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