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月峰.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 [2]

    范广欣. 《社会契约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首个汉译本的重刊和引用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0-188.

  • [3]

    赵京华.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21-132.

  • [4]

    邓华莹.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 学术月刊, 2021, 53(8): 206-216.

  • [5]

    竺建新. 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23-132.

  • [6]

    钟宁桦,施翌,解咪.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36-48.

  • [7]

    桑兵. 《论持久战》的各方反响. 学术月刊, 2019, 51(9): 169-184.

  • [8]

    高新民, 傅利华. 主观物理主义:物理主义形态的又一创新. 学术月刊, 2017, 49(02): 44-53.

  • [9]

    汪仕凯. 有机统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内核. 学术月刊, 2020, 52(2): 76-85, 94.

  • [10]

    付建舟. 进化论传播脉络与近代中国的“食人”言说. 学术月刊, 2019, 51(3): 131-139.

  • [11]

    李晓愚.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28-141.

  • [12]

    桑兵.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要多久. 学术月刊, 2021, 53(1): 197-216.

  • [13]

    张仲民.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 [14]

    孟捷. 剩余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1, 53(2): 65-74.

  • [15]

    邓绍根, 杨雅芸, 尚旭旭. 媒介、交往与近代化中国—— 第四届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论坛综述.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77-178.

  • [16]

    刘旭光.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 [17]

    叶然. 俄狄浦斯是僭主吗——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国王》中城邦的自然.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3-20.

  • [18]

    王玮, 陈亚军. 评麦克道威尔与布兰顿的“经验”之争. 学术月刊, 2018, 50(11): 28-37.

  • [19]

    杨乔喻. 雅克·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 反同一性文本学的一项案例考察. 学术月刊, 2016, 48(11): 43-48.

  • [20]

    陈钊, 王旸, 黄伟. 中国的企业在尽怎样的社会责任 —— 来自民营部门调查的证据. 学术月刊, 2016, 48(03): 37-47.